爱德华·约翰·波因特爵士(Sir Edward John Poynter),第一代男爵,GCVO,PRA(1836年3月20日-1919年7月26日),是一位英国画家、设计师和素描家。他曾担任皇家艺术研究院院长,并在艺术界获得了多项荣誉和职位。波因特出生于法国巴黎,艺术生涯始于英国雷斯学院,并在多个国家深造,包括意大利和法国。

人物简介

爱德华·约翰·波因特的父亲是位建筑师,外祖父是著名雕刻家托马斯·班克斯。波因特在英国雷斯学院开始艺术学习。17岁时赴意大利,在罗马结识莱顿受到指点,他具备莱顿的严谨,也学到了莱顿的明净和光润。19岁的波因特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尔后又赴巴黎入古典主义画家格莱尔画室。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英国作家、画家莫里斯·贝嘉都曾经在这个画室学习过。自1860年开始波因特定居伦敦,基本从事于装饰艺术。1870年以后他开始走古典主义创作道路,善于描绘裸体女性。波因特除创作了大量的历史题材作品外,还画了许多风俗画。在他的风俗画中往往着意于情调美的表达,在题材上亦多取古希腊神话。他通过考察和想像,把这类风俗画创作得极富观赏性。波因特一生获得过官方的诸多荣誉,1869年也就是画家33岁时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准院士,40岁时选为院士。1896年60岁时接替米莱斯担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直到1918年。他是第一位伦敦大学荣誉教授,还出任过伦敦国家美术馆馆长。1919年7月26日在伦敦去世。

《抛弹机》 这是一幅描绘古代战争的历史风俗画。在刀箭作武器的时代,能运用这种“抛弹机”就已经很先进了。画家突出描绘士兵们团结一致,以巨大力量使用这台笨重机械。复杂的机械衬托了士兵健壮的人体动态美。画家具有很强的写实造型功力,背景具有空间真实感,展现了波因特精湛严谨的艺术特质。

《安德洛墨达》

古典主义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曾画过一幅《洛哲和安吉利卡》(安德洛墨达亦译安吉利卡)。此画取材于16世纪意大利诗人阿里奥斯特的诗集《狂乱之夜》所描绘的情节:支那女王安吉利卡被囚禁在泪之岛上,她被当作海神奥鲁克的祭品,等待着自己的毁灭。波因特只是借这一情节着意描绘维纳斯式的人体美。画家以传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裸体造型为典范。安吉利卡被缚在山岩上,忍受着风浪的袭击,无奈地等待死亡的降临。岩石下滚动着海水撞击所激起的朵朵白浪,这激荡的环境正是平静女王的内心世界,静中寓动。

《系头带》

古典主义画家常借沐浴情节描绘美丽的女性人体,传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观念。波因特遵循古典主义的原则,继承了自古希腊文艺复兴杰出的艺术大师人体造型传统,塑造了一位维纳斯式的裸女形象。画家以极工丽的装饰造型,细致地描绘周围环境,复杂的纹样组成了富有东方情调的空间。细腻单纯的人体动势呈全开放式地立于画面中间,她在五颜六色的背景衬托下显得鲜明突出。画家创作这类题材的画,真正含义是想让观赏者去欣赏在这个美妙的环境中展现的人体的独特美感。

艺术风格

波因特是一位出生在法国英国古典主义画家、设计师和艺术品管理人。他是维多利亚时期最后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画家。注重细节描绘,复杂构图,华丽造型,人体动势和异国情调。他力图将所描绘的人物放在一个美妙的环境中,以展现人体独特的美感。

作品集

爱德华·约翰·波因特的作品有《豌豆花》《抛弹机》《安德洛墨达》等。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