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起鹤
朱起鹤(1924年7月12日-2024年2月20日)出生于北京市,祖籍为宁波市,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1年春,朱起鹤在博士毕业回到中国后曾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1952年冬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长期担任物理教学工作,曾参加核反应堆设计和多项激光应用项目。1978年初调高能物理研究所,负责超导磁体、超导微波腔和激光加速等科研项目。1981年调化学所,负责创建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4年2月20日9时18分,中国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起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朱起鹤主要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由朱起鹤创建的的化学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先后研究成6台具有国际水平的利用分子束和激光的大型实验装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并利用这些装置开展多方面的科研工作。曾先后发表了《N20在193nm光解:振动激光态NO(v)的生成及与N2O的碰撞弛豫》《飞秒时间分辨荧光凹陷技术及其在振动弛豫研究中的应用》等期刊,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数十人。
人物生平
教育经历
1924年7月12日,朱起鹤出生于北京,青年时期曾于天津市耀华中学读书,1942年秋考入台湾辅仁大学化学系学习。1943年初离开沦陷区到重庆,曾在复旦大学化学系借读,同年重新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1947年毕业后入北京大学化学系读研究生一年。1948年夏留学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为物理化学研究生,1951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化学系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51年春,朱起鹤在博士毕业后回到中国,4月任燕京大学化学系讲师,讲授物理化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讲授无机化学。1952年12月调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任物理教研室副教授,负责普通物理等课程的教学。1958年,中国的第一座核反应堆达到正常运行水平,朱起鹤院士投入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发工作;1962年,朱起鹤升为教授,并担任哈军工二系副主任,主要任务是研究原子弹。1964年初调回物理教研室任主任。1966年任基础课部副主任。1970年哈军工分解并且大部分南迁,朱起鹤暂留哈尔滨军工留守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激光研究室协作,进行激光技术研究。1976年春调任长沙工学院教授,进行激光应用研究。1978年初调高能物理研究所,负责超导磁体、超导微波腔和激光加速等科研项目。
1980年,化学所黄寿龄等人开始了“分子束可转动式激光裂解碎片平动能谱仪”的设计工作,1981年交付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加工。朱起鹤来化学所后立即参加了黄寿龄小组的谱仪研制工作,经过四年对所加工谱仪的调试和改进,光、机、电三大系统的调试协同运行,该仪器于1985年建成,进行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朱起鹤对仪器中分子束的运行方式作了一项重要的改进,即把连续分子束改成脉冲分子束,极大地提高了仪器的分辨率。经过一年成功试运行,于1986年通过中国科学院鉴定。“分子束可转动式激光裂解碎片平动能谱仪”的研制成功,成为1986年中国科技十大新闻之一,并获1987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87年朱起鹤被邀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李远哲实验室工作半年。他成功地得到碘甲烷在248nm光解后甲基伞形振动能级清晰可辨的高精度平动能谱,并发现C-H键伸缩振动的激发。1995年,朱起鹤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逝世
2024年2月20日9时18分,中国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起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遵照朱起鹤同志遗愿和家属意见,捐献遗体,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4年2月22日8:00至24日17:00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3号楼101室设置朱起鹤同志追思堂,供各界朋友凭吊。
研究领域
朱起鹤主要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主要成就
朱起鹤曾先后研制成6台具有国际水平的利用分子束和激光的大型实验装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并用这些装置开展多方面的科研工作。在分子光解研究中,得到碘代烷烃、卤代烯烃和酮等分子的光解规律,并提出微观反应机理。他还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和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分子的多光子电离和解离动力学;利用时间分辨红外发射谱,研究了自由基反应和分子碰撞中的振动能量转移;利用新建的飞秒激光系统,研究了分子在电子激发态上的振动弛豫等。
朱起鹤还研制了激光光解时间分辨红外发射谱仪、磁瓶式光电子飞行时间能谱仪、原子团簇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和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4台大型实验装置。在新建的实验设备上,已进行了重大基金和攀登计划的很多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例如:利用时间分辨红外发射谱仪,对大气化学中造成臭氧O3消融的NOx循环进行了探索。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和光电子能谱,研究分子的共振多光子激发、电离和解离。在利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的原子团簇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一类新的含氢碳团簇,并根据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提出了这类含氢碳原子团簇的筒状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著名科学家例如C60的发现者美国Rice大学Smalley教授的高度评价。还研究了15种过渡金属与硫组成的二元团簇,对其形成机理、组份规律、稳定性和激光光解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提出了多种团簇的结构模型。除此之外,朱起鹤还新建立了研究超快化学过程的飞秒激光系统,研究了在溶液中染料分子在电子激发态上的振动弛豫,以及卟啉、酞菁衍生物分子在电子激发态上的超快演变过程。
主要论文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教学理念
作为老师,朱起鹤较为注重对学生的学风教育,要求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他的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熟悉、使用实验仪器,进而到能拆装和改进实验仪器的锻炼;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能独立地做实验,学会整理分析实验数据,鼓励和重视学生的新思路和新见解。
同时,朱起鹤较为重视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对每个学生提交的待发表论文,尤其是英文书写的论文,朱起鹤对其内容及文字的要求都较为严格。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朱起鹤对每一个疑点都当面与学生讨论核对,对论文中的浮夸不实之词严厉禁止。而在研究生的学业上,朱起鹤对学业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不过,当研究生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帮助解决。
教学成果
自20世纪80年代至2020年,朱起鹤培养有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数十人,遍布国内外的科研和教学等部门,其中大多为大学教授和高级研究人员。
社会任职
公益活动
朱起鹤曾用自己的工资在学校设立了助学金,连续十几年捐资几十万资助耀华学子。94岁高龄时,朱起鹤在大病初愈之时就立刻给孩子们汇款。
2008年12月29日,朱起鹤通过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向“陈赓奖学金”捐赠人民币5万元。2011年9月27日,向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希望基金项目捐款人民币十万元,专项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2020年10月,朱起鹤向“彭氏奖助金”捐赠10万元。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朱起鹤在科学研究上的巨大成功,与他做人育人的诸多优秀品德密不可分。他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对人诚恳、热情、宽厚。这些可贵的品德始终伴随着他的科学生涯。(中国科学报评)
朱起鹤院士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创建了化学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为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评)
参考资料
化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2024-02-22
沉痛悼念朱起鹤先生(1924年7月12日——2024年2月20日).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2
痛别!浙江籍巨星于9时18分逝世.百家号.2024-02-22
朱起鹤.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2024-02-22
朱起鹤:积微成著志高远.中国科学报.2024-02-22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朱起鹤.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4-02-22
逝者 | 中科院院士朱起鹤逝世!曾于耀华读书!享年100岁!.腾讯网.2024-02-22
朱起鹤(1924-):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1947年毕业校友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友总会.2024-02-22
朱起鹤院士逝世.网易.2024-02-22
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朱起鹤同志逝世.百家号.2024-02-22
拜访朱起鹤院士(原北京校友会名誉副会长) 共叙往日时光.哈军工北京校友会.2024-02-22
校友朱起鹤院士向“陈赓奖学金”捐款5万元.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2024-02-22
校友朱起鹤院士为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2024-02-22
朱起鹤向“彭氏奖助金”捐赠10万元.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2024-02-22
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京区).中国科学院.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