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方油葫芦

南方油葫芦

南方油葫芦,俗名别名竹蟋,蛮凶头,中华蟋蟀科。两广一带俗称竹蟋。在我国南方,如云南省贵州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岛等地,国外如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等。

形态特征

南方油葫芦属大型,个体粗壮,体长腰身长,个体比其他几种油葫芦都大。多为通体紫红色,尤其六条腿及须突出长而且大,腿色浅呈淡土黄色,为南方油葫芦的明显特点。其胸腹面亦色浅,头大项阔而且长。头项均为红褐色有光泽,复眼周围及沿面为黄褐色,两触角窝之间有一对褐色小斑,少数个体不明显。前胸背板盘区红褐色,侧叶上半部与盘区同色或色略深,下半部黄褐色。足粗壮,后腔节有6对亚端距。雄虫前翅红褐色,雄虫前翅长达尾端,翅色足油润且有光泽,斜脉3—4条,发音镜前圆后方,内有一曲脉分镜为两室,端区发达,呈规则网状,侧区纵横11—13条,Sc分支5—6。雌虫前翅有斜纵脉13—15条,纵脉间有小横脉相连,形成规则小室。产卵管约与体长相等。南方油葫芦曾见过身长3厘米的大个头,一般成虫体长雄24.2—28.7毫米,雌22.5—25.5毫米;前胸背板长雄5.3—6.1毫米,雌4.5—5.7毫米;前翅长雄15.5—19.2毫米,雌16.8—19.8毫米;后足腿节长雄16.5—19.3毫米,雌16.4—17.8毫米;产卵管长23.9—27.5毫米。

生活习性

南方油葫芦,体大腿长,勇猛好斗,北京油葫芦及其他种油葫芦不是对手。南方油葫芦多栖息在砖石下或落叶中,个别的在村边、菜园、菠萝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但危害不大,不属于农业害虫。鸣叫声音响亮有些像北京油葫芦之声,但断断续续无头无尾,鸣声不如北京油葫芦优美。

参考资料

油葫芦蟋蟀最凶品种.新浪.2024-10-11

中国蟋蟀类鸣虫大观.网易.2024-10-11

两广斗蟋,也叫南方油葫芦,流行于岭南部分地区.新浪新闻.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