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达(1898年—1940年),原名凤鸣,字醉卿,淳安县新村人。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中国国民党中将军衔。
1898年生于浙江省淳安县,世代务农。笃信三民主义,1924年加入国民党。
1940年于黄桥战役兵败身亡。
人物生平
1925年5月,上海市发生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事件,上海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强烈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翁达积极参与这一斗争。继而在宁波市与蒋志坚、何志浩等人领导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不久,翁又以“淳安旅沪学生代表”名义返淳,领导石狮师范师生开展反日爱国运动。时军阀混战,浙江省都督孙传芳严防“异党”活动,翁乃奋袂奔赴广州市考取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毕业后,任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42师36团排长。
1926年6月,翁随部参加明成祖北伐战争。在武昌马迥岭及德安诸战役中奋勇立功,晋升为连长。蔡东、西洪战役后,升任营长。
1927年,35团团长许克祥于5月21日在长沙市发动反革命政变,翁遭疑忌,只身出逃,于洪都(今南昌市)北部,翁巧计逃离虎口,乔装百姓,徒步由江西省至湖北,历尽艰险,返浙还乡。翁受此挫折,意志消沉,想从此息隐林泉,杜门谢客,隐逸不仕。然中原鼎沸,耿耿于怀,终难久蛰。
1928年春,其挚友徐洪涛以书相召,再次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六集团军少校科员。同年夏,调任61师政训处宣传科科长。北伐战争结束后,整编军旅,翁升任第6师政治部中校秘书。
1930年调任第8军参谋处第二科长。不久,改调52师中校参谋。
1931年调任59师副官处处长。
1935年,翁奉命率部进驻四川重庆,任军委会委员长行营特务团第二营营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翁从四川省调往安徽屯溪任国民党第三战区行营特务团第二营营长。
1938年2月,调江苏淮阴任陆军33师99旅198团团长兼任城防司令。当时苏北地区几乎被日寇占领,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翁激于民族义愤,率部奋起抗日。4月,首战告捷,一举收复阜宁县。6月,收复姜堰区、曲塘、大白米、小白米等重镇。翁军士气高涨,乘胜追击,接连收复盐城市、海安市、如皋市等地。不久,又奉命率部转战皖东,收回蒋家坝、马坝等地。
1938年台儿庄大捷打响后,率一个团的兵力,扼守连云港市、南城一线,在为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寇一万余人的辉煌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因功晋升33师99旅少将参谋长。9月,友军某部攻打宿迁市,被日寇包围。翁率部往援,使友军冲出重围,免受重大伤亡。同年冬,翁继续带领部属转战苏北,驻守建阳、湖垛等地,经过整训,复成劲旅。
1939年7月,翁达升任99旅旅长。涟水县战役中,翁出敌不意,率领全旅官兵同日寇血战两昼夜,收复涟水县城。接着又收复泗阳县、东台市。此三城皆为莆田市外围,三城收复,兴化局势大为改观。翁因涟水战功卓越,收到鲁苏战区司令韩德勤的接见。
1939年冬,翁达奉国民党军政部命令,升任国民党陆军第6独立旅中将旅长。不久,奉命率部西渡运河。到达天长市,于新四军罗炳辉部会合,两军互访联欢。
1940年,中国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6月,韩德勤命地方实力派李长江率14个团进攻新四军驻江都区、泰安市属部。7月中旬,新四军陈毅军长专程赴独立旅指挥部与翁达会面,两人彻夜促膝长谈,陈毅动员翁达与新四军合作,把抗战进行到底,翁达虽与陈毅将军一样救国心切,但终因军令难违,未达成一致。同年10月,翁奉命率第6独立旅进攻新四军苏北重镇——黄桥。翁部被陈毅、粟裕属部伏击,翁达兵败阵亡。
人物事件
1940年10月,在苏北黄桥地区,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以7000余兵力迎击国民党鲁苏战区韩德勤部3万余人的进攻。韩德勤以李守维的八十九师和翁达的独立第六旅为主力,组成中路突击军;以苏鲁皖游击军和两李部及苏北游击第八军陈太运部组成右路军;以第一、第五、第六、第九、第十共5个保安旅组成左路军。左右两路军掩护主力进攻黄桥。翁达旅在韩德勤的战斗序列中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号称“梅兰芳”式部队(指“行头”漂亮,装备精良)。全旅3000多人,清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连配崭新的捷克式机枪9挺,军官大都是“军校生”。粟裕认为,从敌人的部署来看,是要消灭主力,因而撤出黄桥或固守待援都不是上策,应当以黄桥为中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并进而提出了一个更大胆和出人意料的方案,出其不意,用奇兵,打强敌,先打他的“梅兰芳”部队。粟裕是要部队利用“青纱帐”隐蔽接敌,对行进中的翁旅实施突袭,把它截成几段,发挥优势,速战速决。
10月3日,顽军对黄桥发起攻击,粟裕先打强敌,以第1纵队担负主力伏击翁达率领的独立第6旅。10月4日,黄桥战役打响。15时,顽军中路独立第6旅一路纵队南下,当先头部队进至距黄桥北门两三公里处,后尾已过泰县高桥,全队均进入第1纵队设好的伏击圈。坐镇黄桥的粟裕下令立即出击,叶飞遵照粟裕指示,采取“黄鼠狼吃蛇”的战法,第1纵队多路突击,勇猛穿插,将翁达旅的“一字长蛇”队伍分割成数段,经过3个小时激战,全歼该旅,其旅长翁达绝望自杀。
粟裕发出攻击的命令后,顷刻之间,信号弹升空,冲锋号响起,隐蔽的队伍如猛虎下山,分4路插入敌人的行军行列。翁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激烈枪炮声中,粟裕接到报告,敌旅部和后卫团被歼。先头团正在回头后援。粟裕再次发出了命令:“抓住战机,一定要吃掉他!”激战3小时,翁达旅被全部消灭。打败翁达旅,极大地震慑了顽军其他部队。顽军第33师围攻黄桥久攻不克,士气低落,第89军军部及第117师遂赶来增援。此时,新四军3路纵队突然发力,第3纵队配合第2纵队一举歼灭顽军第33师,第1纵队打完伏击后南下,与第2纵队大部配合切断顽军退路,合力将顽军分割包围在黄桥以东地区,全歼顽军第89军军部和第117师。至此,黄桥战役以新四军的胜利而告终。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以少胜多,歼敌1.1万人,击毙独立第6旅中将旅长翁达及中国国民党第89军中将军长李守维,俘虏师旅团军官10余人、连排军官600余人、士兵3000余人,还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黄桥决战成果丰硕,确立了共产党在苏北抗战的领导地位,打开了苏北抗战局面,使苏北与华中地区敌后抗战力量连成一片,对于争取全国时局好转有重大意义。战后,陈毅欣喜赋诗:“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参考资料
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淮海战役成其一生巅峰之作.中国新闻网.2023-12-05
粟裕奇兵“腰斩”翁达旅“一字长蛇阵” - 中国军视网.中国军视网.2023-12-05
“红旗十月满天飞”:后发制人的黄桥决战.中国军网.2024-07-21
黄桥决战:粟裕指挥7千人打赢3万人歼敌上万(图).新华网.2024-07-21
粟裕黄桥战役歼韩德勤部1.1万人 事后为何不满.中国政协.202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