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菊花石

菊花石

菊花石又名“浏阳菊花石”,是一种特色的稀有珍贵石料,因花型酷似菊花而得名。菊花石主要分布于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地,其中以湖南浏阳菊花石最为有名。

乾隆浏阳菊花石的发现一新中国成立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菊花石的唯一产地是浏阳。20世纪70年代,地质学家发现与海泡石共生之后,先后在陕西宁强、湖面石门等地找到菊花石的矿点。20世纪90年代,又先后发现了宣恩县长潭乡矿区、恩施红土、建始磺厂及江西省上高等一些菊花石矿点。菊花石花瓣白色或灰色,直径5~15厘米,花形以菊花为主,间有凤蝶总科花形。菊花石像菊花一样,花芯有单芯、双芯、三芯和无芯,花型有类似竹叶菊、绣球龙葵菊、蒲叶菊和雪菊等。菊花石按照色彩分类,可分为彩色菊花石褐色菊花石、黑色菊花石三种。

菊花石有的被打成片状,也有的未经加工直接用来观赏,也有的其花瓣被工匠们凿出,还有的被雕琢成石盘、石壶、花瓶、笔架、笔筒等多种工艺品以适合不同人需要。菊花石不仅具有观赏收藏价值,而且对于寻找工作以及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发现历程及命名

菊花石据传发掘于清乾年间。相传当地乡民取石垒坝,发现石中含有“菊花”,乡中石匠,如琢如磨雕刻,遂使奇石成为贡品,被历代朝廷、官员、富商作为收藏、馈赠的佳品。据《浏阳县志》史载。1915年巴拿马共和国万国展览会,中国工艺大师戴清升之绝创:“映雪”花瓶、“梅、兰、竹、菊”屏风参展,并获得“稀世珍品金奖”,至今保存在联合国博物馆。195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浏阳人民将一卷巨型立体雕件《石菊森山》呈献给北京人民大会堂,供各族人民观赏。20世纪70年代,地质学家发现与海泡石共生之后,先后在陕西宁强、湖面石门等地找到菊花石的矿点。20世纪90年代,又先后发现了宣恩县长潭乡矿区、恩施红土、建始磺厂及江西省上高等一些菊花石矿点。

菊花石又名“浏阳菊花石”,以一枚很小的燧石为核心,呈放射状排列,嵌在岩石中,酷似开放的菊花,故名“菊花石”。

形成

菊花石,产于二叠系栖霞期地层,生成于距今2.75亿-2.7亿年前,当时那些区域心海洋形态存在,随着时间变迁,地表低洼处的地方积存的海水不断蒸发,地质剧烈变动,部分海底淤泥和海洋生物进入地壳深处。当海水中的硫酸锶盐的深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形成了晶体,逐渐依附在燧石核心周围,同时随水中的泥质沉积下来,散布在泥灰岩层中,经过数亿年高温和高压凝聚而成,是一种天然的古生物化石。

主要特征

形态特征

菊花石花瓣白色或灰色,直径5~15厘米,花形以菊花为主,间有凤蝶总科花形。除了菊花形外,还有的似梅、兰、竹、树等,添加了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此石坚如磐石,细如乳沫,黑如黛碧,晶如琉璃,夏日清凉,冬有微温。菊花石花型酷似异彩纷呈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玉洁晶莹。花形多样、生动逼真,适于雕琢是菊花石的两个特点。

菊花石像菊花一样,花芯有单芯、双芯、三芯和无芯,花型有类似竹叶菊、绣球龙葵菊、蒲叶菊和雪菊等。大多数花瓣都有层状,有单层、多层之分,立体感很强。其花朵大小不一,花形各异,有凤尾壮、凤蝶总科状、绣球态等。花瓣也各不相同,有的花瓣长短一致,围绕花蕊均匀散射,好像怒放的菊花;有的花瓣长短不一,组成规则的椭圆形花朵;有的花瓣宽度有异,呈立体散射状,外观上不见花蕊;有的花瓣以陡转轴倾角围绕花蕊向同一方向放射,形似含苞持放的花蕾。菊花石的花蕊与围岩间呈参差状排布,间有泥质层纹或微细层理。

理化性质

经化验分析,菊花石由方解石天青石两种矿物组成,不含放射性元素,因此菊花石对人体无害,有益元素如Fe、Zn及Ca、Se含量较高,是玩石赏石爱好者的理想藏品。菊花石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

分类

色彩分类

菊花石按照色彩分类,可分为彩色菊花石、褐色菊花石、黑色菊花石三种。其中彩色菊花石独产于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花瓣形状逼真,层次丰富,酷似迎霜怒放的秋菊,是最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菊花石品种。菊花石大多以黑底白花为主,主要以天青石方解石、岩石等填充而成,由于硅、镁、锰、铁等矿物元素侵入,部分少量的菊花的花瓣花色别具,表现为黄色、红色、黑色等。

彩色菊花石

彩色菊花石出产于浏阳磊狮山,有白色、乳白色、粉红色、浅黄色等,形态自然逼真,花形硕大,花蕊突出、花瓣层出分明,变化万千,酷似迎霜怒放的秋菊。

褐色菊花石

主要出产于湖南浏阳永和,其基质颜色偏褐,硬度适中,易于雕刻,是理想的石雕材料。

黑色菊花石

主要出产于宣恩县,花色白色,基质灰黑色或黑色,石质较脆。可用于雕刻各类摆件、笔筒、砚台、烟灰缸、印章等。

产地种类

菊花石主要分布于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地,其中以湖南浏阳菊花石最为有名。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尚未发现有关菊花石的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出产菊花石的国家。菊花石产于中国长江流域的某些地区,分布极少。发现的三处菊花石产区,都处于二叠纪地层中。菊花石的产地包括湖南浏阳、陕西宁强、湖面石门、宣恩县长潭乡矿区、恩施红土、建始磺厂及江西省上高等矿点。

浏阳菊花石

湖面浏阳是中国最早发现菊花石的地方。湖面浏阳的菊花石品质最佳,菊花周围基质岩石为硅质砾石石灰岩或石灰岩,在石灰岩中偶尔伴着腕足动物门生物化石及珊瑚化石,给菊花石增添了无限生命活力。在300多年前,就已经在湖南浏阳了现了这种珍稀的工艺原料,直至现在仍然在开发利用。

永丰菊花石

20世纪90年代,管小培先生在江西永丰县藤八河一带发现了菊花石,并且将之命名为“菊花水石”。永丰菊花石花色奇异,多呈白色,也有白玉色、肉红色、橘黄色等不同颜色,甚至同一平面上呈现几种颜色。清张尚瑗《石里杂云》记载:“吉水永丰有石,青质而黄章,章为菊花,金英然如画。”永丰菊花石因色彩而独树一帜。

宣恩菊花石

宣恩菊花石是长江海流域有名的工艺品石材。宣恩县位于长江三峡南岸,所以宣恩菊花石也叫三峡菊花石。它产于中国湖北省西部两亿多年前的二叠纪地层中。宣恩菊花石洁白美丽的菊花花瓣是由天然的天青石方解石组成的,心花蕊为中心向四周错落有序恰到好处地伸展,公布在质地细腻的黑色基底之上,花形各异,华美奇特,堪称世界一绝。

陕西菊花石

陕西地质工作都于1977年在陕西南部首次发现了与浏阳相同类型的菊花石原料,自此陕西成为了中国第三个菊花石原料基地。主产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巴山区毛坝河镇、关口坝、照壁山一带。它分布于与浏阳菊花石相同的二叠系栖霞市组地层中,故也是一种石灰岩。该菊花石属天青石型,在深灰或黑灰色的基地岩石中,散布着呈浅灰或浅灰带褐色的、由天青石或方解石放射状集合体构成的“菊花”。花形轮廓完整,菊花的花蕊明显,多由黑到灰黑色的石结核构成。花瓣以天青石为主,多呈多层状,具立体感,多时可有50左右,且结晶相对粗大,有的花瓣瓣面可宽2.5~4毫米,甚至更宽,长度大于10厘米花形多为圆球形和凤蝶总科形,也有凤尾形。花朵直径一般较大,有的可达 30 厘米粗犷豪放。可惜花色与基质对比度不强,通常需作适当加工(给基底上色、涂黑)。总之,它以花形好、花朵大为特征。

黄石菊花石

产于湖北黄石的菊花石最大的特色是:每一块无论大小,菊花多少,颜色或白或彩,都是人们从黄荆山脉一处东西走向千余米、宽度仅数米的残崖夹缝泥土中挖出来的,由于地质的侵蚀作用,花蕊和花瓣呈凹凸状,有的平面差距可达1-2厘米,边界清晰分明,富有层次和立体感,毫无造作之意,极具有天然之美。

江西庐山菊花石

是一种具菊花状构造的含碳泥质大理石或高碳页岩,原石透镜状,产于庐山地区二叠系茅口组(比栖霞组的形成年代较新)底部高碳页岩中。“菊花的花蕊”由稠密浸染的石、方解石黄铁矿组成;“花瓣”由呈文石假像的白色方解石组成。花朵大小不一,一般12~18厘米,个别可大于30厘米,与黑色底质对比清晰。花形有的大重叠有的如丝如针,有的如蜂似蝶,或群集竟艳,或一花独放,极具观赏价值。其特点是花蕊较大,并时见有微晶黄铁矿的金属反光。

主要应用

早期的菊花石品种不多,开采的数量也不多,为一些文人墨客所藏。在众多文人墨客的追捧下,菊花石成为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文人的赏玩之品。菊花石有的被打成片状;也有的未经加工直接用来观赏;也有的其花瓣被工匠们凿出,而更显立体感;还有的被雕琢以适合不同人需要。

菊花石白色晶莹的菊花,陪衬黑色基质岩石的底色,黑白分明,偶尔点缀几个古生物化石,更显得生动奇特,故采来未加工的标本就颇受观赏石收藏家们的青睐。部分原石开采出来之后无亮色,需要进行加工,确立其欣赏价值。石雕工艺家们善于利用菊花石天然的形、纹和色,运用浮雕透雕、圆雕和多层次镂空的手法,雕刻出各种逼真生动的形态。菊花石雕有一道道工序,如开粗、打平、配座等,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的器具,菊花石可以雕刻成精美的石砚、石盘、石杯、石壶、花瓶、石碗、佛像、香炉、笔架、笔筒、壁饰等多种工艺品。据《故宫博物院院刊》记载,清朝内府中已藏有菊花石砚多方,其大者近尺半,小者约七八寸不等。至光绪年间,浏阳出现菊花石作坊,产品主要为浅刻和平台雕刻的砚台。至清末民初,浏阳的菊花石雕业已相当发达,在产业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刻石名家,创作的作品除了砚台笔筒,还包括墨池、笔架、镜屏、花瓶、帽筒等,技法也由浅雕过渡到浮雕、半浮雕、镂空和圆雕等。

相关文化

鉴赏

有些菊花石形成了凤蝶总科的图案,蝴蝶与菊花相映成趣,而菊花却不能春天开,这两者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还有一些纷繁杂乱的图案在菊花边上产生落叶缤纷的感觉。中国地质大学宇光研究所的贾精一教授收藏一块图案是蝎子的菊花石,图案长四五厘米,惟妙惟肖,是罕见的精品。菊花石的花心是菊花石的灵魂,如没有花心或者花心是另外加上去的,其艺术性和价值都会大打折扣。菊花石不仅具有观赏收藏价值,而且对于寻找工作以及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鉴别技巧

由于菊花石产地很少,所以价格一路攀升。可是真正天然完整的菊花石几乎已经绝迹,所以极品菊花石价格很高,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作伪手段。现存在人工雕琢石花花瓣冒充天然菊花石的现象,还有一些菊花石本身具有缺陷,以黑色颜料或黑色漆掩盖其缺陷的手段。在收藏购买的时候,需要仔细辨别。

传说典故

传说1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的神沪溪和仙子宣恩爱恋人间,在浏阳河洒落菊花,落在河面的菊花沉积河底,久而久之变成了今天的菊花石。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倾心相爱的恋人石坚和菊花相知相爱,不离不弃,至死都不愿分开,最后他们双双化成了今天的菊花石。

传说2

相传很久以前,浏阳河畔的永和镇有一座蝴蝶山,山下有一个老秀才,种菊、爱菊、言菊,以菊为邻。他的独生女儿取名菊花,从小长得如菊花一样,美丽动人,人品出众。随着年龄渐长,菊花与青梅竹马的花童杆菊石产生了恋情。老秀才知道后偏偏不允。最终,菊花和菊石亚纲跳入河中殉情。浏阳河水在霎时浪花四溅,河潭中的青石上,绽开朵朵晶莹洁白的菊花,在清溪的浸润和月光的映照下,诉说着一个凄苦的故事。

菊花石欣赏

参考资料

世界看湖南丨亿万年修来的缘分:会“开花”的菊花石.百家号.2024-01-20

地学科普:会唱歌的石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24-01-20

菊花石,满地伤,抖落两亿年风霜.新浪收藏.2024-01-20

【视界】点石成“花”,走进菊花石的世界.搜狐网.2024-01-20

湖南浏阳菊花石.央广网三农.2024-01-20

浏阳菊花石花屏.湖南省博物馆.2024-01-20

五张“名片”彰显魅力浏阳.凤凰时尚.2024-01-20

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播——永丰菊花石雕.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3

岁月之花常开不败:菊花石.新浪财经.2024-01-20

资讯中心-云上湖南非遗馆.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