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1923年10月26日—2005年4月26日),北京人,中国著名古琴家、民族音乐学家。师从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也是瑞典汉学家林西莉的古琴教师。王迪女士以其精湛的琴艺、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敦厚的人品受到广泛尊敬。她一生致力于中国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世界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琴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人物生平
王迪女士1923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对古琴产生浓厚兴趣,并在13岁时拜管平湖为师,深得真传。1947年,王迪考入中法大学化学系,但因对化学过敏而转学,于1948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师从江定仙学习现代音乐学。1950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部实习,并于1953年留校任教。自1953年起,王迪与管平湖一起整理古琴谱,参与成立了“古琴研究小组”和北京古琴研究会,成为其中最年轻的成员。1956年,她与查阜西、许健组建“古琴普查小组”,进行了全国性的古琴资料采访,成果丰硕。
王迪女士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音乐学院走出的第一代民族音乐研究的学者,为抢救、挖掘许多濒临失传的民族音乐精粹竭尽心力。她曾参加编著《古琴曲集》《历代琴人传》《琴曲集成》《古指法考》《中国乐器介绍》《广陵散初探》《中国古代歌曲70首》《中国民歌222首》,以及《音乐百科词典》琴人、琴曲、琴歌部分,并编辑出版《管平湖古琴曲集》和《中国音乐大全》中我国九大琴派已故著名演奏家的录音资料。在传承和发扬古琴九疑派演奏风格,继承、总结、完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的琴学遗产,尤其是琴歌的挖掘、整理和制作、推广方面,王迪先女士更是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参加查阜西先生带领的古琴采访小组辗转全国各地,对古琴资料及琴人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访问,除收集到很多散失在民间的琴谱外,还收集到七首琴歌,由此深感发掘抢救琴歌艺术已是刻不容缓,遂决心致力于琴歌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在管平湖先生的指导下,她尝试琴歌的打谱工作,发掘整理了《黄莺吟》《长相思》《胡笳十八拍》等琴歌,其中《胡笳十八拍》曾在1959年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演唱会上吟唱,受到观众的欢迎,此后陆续整理了数百首琴歌。
1990年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亚洲艺术节“古琴名家汇香江”活动;1983出版《琴歌》一书,收录琴歌五十余首,在海内外琴界影响广泛。1991年至1992年应哈佛大学音乐系邀请赴美讲学;2001年在台北市举办“琴歌琴韵”音乐会,两次赴台湾演出和讲学;经多年辛劳,王迪女士陆续从《浙音释字琴谱》《风宣玄品》《东皋琴谱》《松声操琴谱》《张鞠田琴谱》等二十余种历代流传较广的琴谱中发掘整理出琴歌百余首,并请专人以简谱、琴谱、歌词三行格式逐一缮写,以便于演唱和弹奏。遗憾的是,尚未及最后甄选并编排目次,王女士便于2005年因病匆匆离世。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王迪女士曾选择部分易于吟唱的琴歌进行教学,逐句逐段为学员讲解歌词的内涵和意境,示范吟唱的韵致和音乐的处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琴歌演唱家。王迪女士治学严谨、一生低调,做为九疑派大师管平湖的弟子,她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学生,却对不起自己:作为全国著名的古琴家,她生前却没有给自己录制一盘演奏CD,更没有摄像制品,她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一丝不苟的认真工作、教学,为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世界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琴艺术的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2004年7月,她参加了最后一次公开演出,次年因病逝世。她的遗稿被整理为《弦歌雅韵》,于2007年出版。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中国乐器介绍.豆瓣读书.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