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兴山石蛙

兴山石蛙

兴山石蛙,原名石蛙,是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特有的农产品,享有农产品地理标志。兴山县拥有适宜石蛙生存的自然环境,包括丰富的水源、温暖的气候和茂密的森林覆盖。兴山石蛙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著称,被赞誉为“百蛙之王”。

形态特征

兴山石蛙体型较大且粗壮,成蛙体长通常在10-13厘米之间,体重可达125-200克。头部扁平宽阔,吻部圆形突出,眼睛凸起。皮肤表面粗糙,背部呈现暗灰色并带有疣状突起。四肢结实有力,雄性蛙胸部具有棘状肉刺,腹部颜色较浅,而雌性蛙则胸部光滑呈白色。蛙肉质地细嫩,富有弹性,煮制的蛙汤香味浓郁。

分布范围

兴山石蛙主要分布于兴山县的水月寺、高桥、榛子黄粮镇等乡镇。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东至水月寺镇的界岭,南至水月寺镇的高岚卧佛山,西至高桥乡的贺家坪,北至榛子乡的菱角山。

栖息环境

兴山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石蛙栖息地海拔超过600米,适合的水温介于15-25℃之间。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年平均气温约为15.3℃,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5℃。兴山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自东向西延伸,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该县拥有众多山峰,其中最高的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峰海拔2426米,最低点游家河海拔109.5米,垂直高度差异显著。西部和北部的山脉如神农架林区等地能够有效阻隔冷空气侵袭,形成独特的兴山县小气候,有利于石蛙的养殖。

繁殖与养殖

兴山石蛙的养殖历史悠久,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就有石蛙的养殖记录。现代养殖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地居民将其命名为“兴山石蛙”。2012年,兴山县相关部门对石蛙的生态养殖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发展建议。2016年,兴山石蛙养殖基地被评为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单位。

主要价值

兴山石蛙不仅是一种美食,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和《中国药用动物志》都提到了石蛙的多种保健作用,包括滋阴强壮、清凉解毒等。

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末,兴山县已有300多个石蛙养殖户,年产石蛙约1000万尾。

产品荣誉

兴山石蛙曾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包括1985年被评定为宜昌地区的优质水产品。2017年1月10日,兴山石蛙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包装与销售

兴山石蛙的包装和销售受到严格的规定,只有在指定范围内生产的石蛙才能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包装和标签应遵循相关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消费者能够识别和购买正宗的兴山石蛙。

参考资料

兴山的特色美食.百家号.2024-09-14

宜昌获得第一个农产品地理标志 “兴山石蛙”蹦出大名堂.湖北网台.2024-09-14

兴山石蛙.兴山石蛙.2024-09-14

有一种珍稀美食叫兴山石蛙,贡品记入新唐书,药性载入本草.搜狐网.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