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燕是一位感动过无数人的人,又是一位坚决不接受传媒采访的人,因保藏下傅雷夫妇骨灰而被人们称之为民族良心的奇女子。
人物生平
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的急风暴雨凶猛而来,尤其是8月份北京红卫兵挥动着军用皮带南下煽风点火之后,黄浦江不时传来某某名人自尽的噩耗,有几个与江小燕有往来的人也走上这条绝路。江小燕和许多平民百姓一样百思不得其解。
9月初,江小燕正在钢琴老师那里学琴。钢琴老师的女儿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带回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傅雷夫妇双双自杀了!”江小燕虽与傅家毫无关系,但从小喜欢读傅雷的译作,也看过傅聪的钢琴演奏。为了写这封信,江小燕要了解具体的情况。于是,江小燕以街上的大字报大标语为线索找到傅雷的家,从保姆处得知傅雷的两个儿子傅聪远在美国傅敏在北京劳改,无法前来,亲友中也是没有能够出面料理丧事的。火化时只有傅家的保姆到场,骨灰无人领取。因骨灰只有亲人可领,何况要与“自绝于人民”的“黑五类”划清界限,谁领都有极大的政治风险。但江小燕却动了一个念头:冒名冒身份替他们亲戚去领下来,然后交由他们亲戚保管。
江小燕来到殡仪馆,自称是傅雷的“干女儿”,要收留傅雷夫妇的骨灰。江小燕的动情诉说打动了工作人员。但是,她没有钱购买骨灰盒,当时尽管江小燕已27岁,但还是一个没有工作的“社会青年”。于是,江小燕想方设法,找到了傅雷的内兄朱人秀。江小燕是戴着大口罩来到朱家的。朱人秀问她姓什么,江小燕说自己姓“高”。朱人秀问她住哪里,江小燕不肯说。朱人秀见她连地址都不肯说,有点不放心,就把钱交给外甥张廷,让张陪着“高姑娘”去买骨灰盒。买好骨灰盒,领取并装上傅雷夫妇的骨灰之后,“高姑娘”把骨灰盒带回自己家中,暂且保存起来。过了几天,江小燕和张廷骝又一起把骨灰盒送往上海永安公墓,办理存放手续。考虑到傅雷的名字太“醒目”,“高姑娘”从朱人秀那里得知傅雷原名傅怒安,就在骨灰盒上署名“傅怒安”。
处理完此事后,她立即写了“小民求告信”,希望总理管管这种局面,谁知,正是这封求告信,引来追查大案。江小燕说:“不然,仅仅暗地里收藏人家骨灰,我是何人,至今也不会有人知道。
其实,江小燕在19岁那年就有过类似的义举。那时,她在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中部,学习成绩门门优秀,考上大学不成问题。然而,在她即将毕业的前两个月,厄运降临了:校方把俄语教师柴慧敏打成了“右派分子”,授意江小燕以书面文字材料“帮助她,拯救之”,江小燕回忆说:“当时一心一意想‘救’这教师。故而,非但没有交上学校需要的材料,反在文字上为柴慧敏说话,为她辩护。然而,学校没有因为我的辩护就放过她了,她依然被划成了右派分子。‘文革’中她跳楼自尽!”江小燕不愿从命“揭发”,就受到批判。在她高中毕业的毕业鉴定会上有如下判定:“立场不稳,思想右倾”,还评为政治品德“差”。正是这8个字断送了她的前程。从此,她的大学梦破灭了,她只得在家从父绘画。
而根据朱家人的回忆,其实当时她曾署名“江苏路高箴”,写了一封信给朱人秀,朱人秀正下放在正泰橡胶厂劳动,造反派攥住那封信,想一定是国外派的人,朱人秀又说不出她叫什么,住哪里,只知道“江苏路高”,最后从外甥张廷骝处得知她曾经说过,她的钢琴老师家有7架钢琴,造反派就带着张廷骝跑遍江苏路,才找到有7架钢琴的老师,问老师说没有一个姓高的学生,但从描述的长相,那老师说她不姓高,有点像江小燕……
更难能可贵,被世人称道的是:她对于傅家的感谢之情,退避三舍,淡然处之。傅家不忘她当年的正义之举,总想找机会报答。她却说,“我与傅家毫无关系!”1997年10月,傅雷次子傅敏来到上海市,希望会晤从未见过的她,经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的再三工作,她总算同意了。当傅敏刚要表示谢意时,被她马上制止道:“你要说什么话,我心里很清楚。这些话,就不必说了吧!”陪同前去的叶永烈想为他们拍张合影,被她婉拒。出于礼貌,她只接受了傅聪音乐会的一张入场券,音乐会结束,她就默默地离去。
叶永烈先生说,江小燕极为低调,除了因他要写《傅雷传》接受过他采访,公开了自己的真姓实名外,只给余开伟先生写过一信,纠正了各种文章中的失实之处,披露了当时的真实心情。此信后以《我为什么收藏傅雷的骨灰?》为题在《书屋》发表,被周石先生选入二十世纪经典作品。江小燕大约有75岁了吧,身体还好吧,还在画画吗?也许在街上,在超市,在画展,迎面走来的那位梳着清汤挂面式短发的老太太就是她!(本文参考叶永烈的《江小燕与傅雷一家》,江小燕的《我为什么收藏傅雷的骨灰?》)
参考资料
人生的大境界-音乐会,手无缚鸡之力,漫天要价,非亲非故,也没有-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4-03-06
傅雷夫妇合葬故里 家属曾想将骨灰撒向大海-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3-06
1966年,傅雷夫妇自杀,三个人的命运随之改变.今日头条.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