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兀堂,又名王乌塔,明代建州女真栋鄂部的领袖。

人物生平

他在万历初期掌控着婆猪江流域,并与明朝保持友好关系并开展贸易活动。然而,由于反对明朝修建宽甸六堡以及对明朝官吏在互市中压低价格的行为感到不满,王兀堂最终选择起兵反抗明朝。在万历八年(1580年)的一场战役中,他被明朝将领李成梁击败。尽管在次年他又一次发起军事行动,但这次同样遭遇失败,此后他的势力便不再兴旺。

历史记载

《万历武功录》记录了王兀堂与海西女真哈达部的王台(万汗)的关系密切,两人经常一同行动。王兀堂被认为与其他部落首领不同,因为他并不劫掠明朝边界地区,而是遵守法律。有一次,他与王台一起逮捕了绑架明朝民夫的建州右卫王杲的六个下属,并释放了三个被绑架的明朝民夫,随后将这些违法者交给明朝边境官员处理,因此获得了明朝官方的奖励。由于王兀堂的栋鄂部一贯守法,在成化三年(1467年)明朝对建州女真的大规模征讨中,栋鄂部并未成为攻击的目标。

《清史稿》提到王兀堂最初非常遵守明朝的规定。《明史·张学颜传》记载了王兀堂在辽阳镇东部二百多里的孤山堡居住并与明朝通商的情况。明朝授予他都督的职位。他还协助明朝抓捕了杀害孤山堡修堡工人的罪犯,并将其送往边疆。在万历三年(1575年),王兀堂向御史张学颜提出希望开放市场进行布匹和食盐的买卖,并表示愿意提供儿子作为担保。明朝同意了他的请求,从而开启了包括开原、抚顺、清河、宽甸等地在内的互市活动。辽东边墙以东,从清河以南至鸭绿江一带均归王兀堂管辖,他在此区域内的行为相对守法。然而,在万历五年(1577年)期间,他曾掠夺东州堡和会安堡。到了万历七年(1579年),在宽甸的互市过程中,他对明朝边境官员压制市场价格的行为感到愤怒,并因此发生了冲突,导致互市中断。之后,他频繁入侵宽甸、永甸、新甸等地,并袭击了黄关岭。在这段时间内,明朝将领李成梁在鸭儿匮击败了王兀堂,这标志着他的势力开始衰落。

《明史·李成梁传》详细描述了王兀堂在万历七年(1579年)的活动中,他原本与明朝在宽甸地区互通有无,但由于明朝参将徐国辅的弟弟徐国臣强行压低市场价格,王兀堂因此与赵锁罗骨等人多次派遣小股骑兵侵袭边境。第二年的三月,他们率领六百骑兵进攻阳和黄冈岭,导致明朝指挥官王宗义阵亡。随后,他们又带领一千多名骑兵通过永奠进入明朝领土,但遭到了李成梁的反击并被迫撤退。在战斗中,王兀堂的军队被李成梁彻底击败,损失惨重,所有营地都被摧毁。同年秋天,王兀堂再次进犯宽甸,但被副将姚大节击败,自此以后,王兀堂的实力显著下降。

参考资料

王兀堂.国学迷.2024-09-13

《万历武功录》.ChineseTextProject.2024-09-13

《清史稿》.ChineseTextProject.2024-09-13

《明史·张学颜传》原文及翻译.在线文言文翻译.2024-09-13

明史·李成梁传.虚阁网.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