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进步是指不断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取代落后农业技术的过程,旨在提升农业生产力。这一概念涵盖两个层面:一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即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进步;二是农业经济管理的进步,即社会科学领域内的技术进步。狭义上的农业技术进步特指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通常称为硬技术进步。

进步内容

- 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

- 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技术进步

- 农业管理技术的进步

- 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管理者的技术进步

特点

农业技术进步呈现出多种特征,包括:

- 渐进性

- 系统性

- 外生性

- 复杂性

- 周期性

分类

农业技术进步可分为两类:机械性技术和生物性技术。前者侧重于农业机械和设施的改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后者聚焦于种子改良、肥料和农药等领域,以提升土地生产率

表现形式

农业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包括:

- 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程度的提高

-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 动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

- 农作物栽培方法、施肥方法及畜牧水产养殖方法的改进

动力机制

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来源于内外两方面:

- 内部动力:包括对产量、质量、利润和农产品竞争力的追求

- 外部动力:涉及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城镇化发展、农业对外贸易、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因素

环境

农业技术进步受多重环境因素影响,其中包括:

- 经济体制

- 经济发展水平

- 教育

- 国际环境

变化趋势

农业技术进步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农业科技体系正在改革和重组。发展趋势包括:

- 对农业科研和知识需求的变化

- 农业科研和知识供给的变化

- 农业科技政策的变化

诱导因素

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受到相对要素稀缺性的影响,这被称为“诱导技术变革”理论。在中国,生物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率效应

技术进步对生产率有着显著影响,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在中国,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贡献率为35%左右。

参考资料

农业技术进步.MBA智库.2024-10-25

农业技术进步.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10-25

什么是机械技术.爱采购.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