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赵家和

赵家和

赵家和(1934年9月21日—2012年7月22日),安徽和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是著名金融学家和金融学教育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奠基人。

1934年9月,赵家和出生于出生于清华园;1951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大二时转入刚刚创建的无线电工程系;1955年,他获得清华大学第一届“优秀毕业生”奖章,6月从无线电系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1955年—1977年,他在无线电系负责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赵家和于1958年—1961年间还负责无线电元器件和总装车间部分产品生产组织管理,并作为高校技术骨干,于1960年到宣武区协助建立无线电元器件厂;1962年他开始担任无线电系科研科科长,对该系在无线电电子学方面的科研与生产都起了推动作用。1977年,他被调到学校电化教育中心,负责全校电化教学的建设工作;1978年任电教中心副主任;1979年赵家和开始在清华大学科研处工作,5月被聘为副教授,历任科研科科长、科研处副处长。1985年,他再次转行,筹建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第一个文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1985年3月—1995年8月,他先后担任经管学院院长助理、管理信息系主任、常务副院长、副院长兼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等行政领导职务。1989年12月,他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并亲手创办经管学院金融系。赵家和退休后通过积攒资金、积累经验、实地调研的充分准备,于2006年正式开始实行助学计划。从2006年起,截至2010年12月底,赵家和先后资助学生近一千人次,共支出助学金210余万元。2012年7月22日17点35分,赵家和因病在清华大学校医院然长逝,遵照他的生前遗愿,其遗体被捐献于医学研究。

赵家和先后在无线电、计算机、经济管理三个专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实现了三次“转行”,横跨文科、理科和工科。他主要从事电子技术、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和融资的研究工作,1988年获机电部软科学三等奖,1989年获电子学会管理分会优秀论文“中国电子工业的技术进步”奖。

人物生平

1934年9月,赵家和出生于北京。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赵家和随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父亲以及家人迁往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0-1945年,赵家和在昆明粤秀、崀等小学学习。 

1945-1946年,赵家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附中学习。 

1946年,赵家和随家人迁回北京,并在燕京大学附中学习。 

1948年8月-1951年7月,赵家和在北京四中高中学习。 

1951年9月,赵家和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 

1952年,赵家和转入新成立的无线电系学习,大学四年级担任班长职务。

1954年,赵家和获得学习优良奖状(该奖项于1954年初次设立)。大学时期毕业设计《温度系数测量仪》也成为实验室常用仪器之一。 

1955年7月,赵家和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工作。 

1956年,赵家和开始参加研制印刷电路工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指导工作。 

1958年,赵家和参加研制微波铁氧体,用于射电天文望远镜。 

1958-1961年,赵家和负责无线电元器件和总装车间部分产品生产组织管理,并作为高校技术骨干。 

1960年,赵家和到宣武区协助建立无线电元器件厂,同年被聘为讲师,历任无线电系实验室主任、教学秘书、总装车间及零件车间主任、科研科科长。 

1961年,赵家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赵家和担任无线电系科研科科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赵家和被派往江西农场,绵阳分校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工作走上正轨,清华大学开始启动电化教学工作,赵家和服从组织安排,担负全校电化教学的建设工作。 

1978年,赵家和担任电教中心副主任。 

1979年,赵家和被调动至清华大学科研处工作,先后承担科研计划科科长、科研处副处长之职,5月被聘为副教授。 

1985年3月-1986年9月,赵家和被调动至经管学院任院长助理同时兼任管理信息系统系主任。

1986年9月-1990年2月,赵家和被任命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前期作为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1987年7月-1995年8月,赵家和兼任清华大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担任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 

1989年12月,赵家和被聘为教授,历任清华大学院长助理、管理信息系统系主任、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1998年4月,赵家和教授退休。 

2012年4月,在亲属的理解和支持下,他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逝世后遗体捐赠北京协和医院,用于医学研究。

2012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55年7月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工作。

1962年,任无线电系科研科科长。

1978年,任清华大学电教中心副主任。

1979年在清华大学科研处工作,先后承担科研计划科科长、科研处副处长之职,5月被聘为副教授。

1985年3月-1986年9月调动至经管学院任院长助理同时兼任管理信息系统系主任。

1986年9月-1990年2月任命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前期作为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1987年7月-1995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担任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中国电子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技术改造,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研究。

课题

《中国技术进步若干问题》(1986)

部委高水平项目有《电子工业发展战略与政策》(1985)

《外向型经济与产业结构》(1987)

《中国外贸模型》(1988)

教学成就

《无线电材料》部中磁性材料、铁电材料内容。

《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课程

助力教育

2005-2006年间,赵家和教授前往延庆区做实地调研,制定资助最需要帮助的贫困高中学生的计划。此后,为了能让资助款落到实处,他查找到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资助计划,和教育电视台谈如何加入这些计划,并请他们作为媒体来监督落实。

2011年3月的一天,赵家和突然找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陈章武,托付给他一项“秘密事业”——把他毕生积蓄1409万元以资产委托管理的形式,筹划成立“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

社会任职

担任多家公司的高级顾问,并应邀在中国国内外院校和企业讲学。

电子学会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工业经济协会理事、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理事、电子学会技术经济协会理事等职。

个人作品

1960-1961年,赵家和与高永泉同志共同编写《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教材,于1963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1964年,赵家和参加由高教部主持的全国五年制无线电技术专业《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教学大纲的拟定。

个人生活

2000年,他带着20多万美元的讲学费回国。为了攒下这笔钱,赵家和一家过着的“苦日子”:进超市,直奔最便宜的鸡腿法棍面包;买衣服,会拣1美元的化纤毛衣;“精打细算”的结果,是全家人后来都“怕吃鸡”。“在美国最常见的一种紫黑色的苹果,我是这几年才知道叫蛇果,一直没吃过。”赵家和教授的老伴吴嘉真说。

赵家和教授住在清华校外一座20多层高的塔楼里,70多平方米的房子铺着最老式的地板砖,唯一一件与时代没有脱节的电器,还是学生买来装上的电视。打开老两口的衣柜,结婚时赵家和买给吴嘉真的咖啡色呢子大衣还显眼地挂在那里;8件领口和袖口磨得起毛的衬衣和4件西装就是赵家和的全部行头。

赵家和教授在1998年4月退休后,为了攒下助学资金,他在深圳当企业顾问,自带铺盖租房住,由于地方太小,有时甚至要把一些物品暂时存放到学生家里;患病后,为了节约治疗费用,他拒绝使用500元一片的进口药,而是托人从印度买回50元一片的仿制药,结果因过敏而致高烧不退。

2009年,赵家和被查出患了肺癌。他一方面冷静地观察着自己的病情,和病魔作着顽强而乐观的斗争,同时继续关注着贫困孩子读书的问题。为了使更多的孩子获得学习机会,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为孩子们捐出毕生的积蓄!同时,为了便于让更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捐助活动中来,赵家和开始考虑成立一个非公募助学基金会。

人物评价

赵家和教授用其一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以对社会、国家的贡献为标尺,在进与退之间把握分寸,在为与不为之间权衡轻重。这种奉献、仁爱、淡泊、无私的“雪中送炭火”精神,彰显了我们社会应该大力推崇的主旋律,是安身于这个时代的国人最应该传承与弘扬,并使之凝练成推动社会发展主动力的精神内核。

光明日报:一团炭火如此平凡,又如此高贵。一如他的归宿,意蕴深长——在北京城郊的长青园公墓,赵家和的名字与众多遗体捐赠者一起刻在一块碑上,只有仔细看才能找到——他燃尽自己,了无遗憾;剩下那抹至纯至净的灰,仍滋养后人;而他的精神,烛照世界,永不熄灭。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他以平凡人的心态,过着普通人的日子,心里却始终坚守梦想,并用梦想去激励学生。正是这样有品质、有情怀的老师,撑起了大学的脊梁。”

中央纪委监察报:《晏子春秋》中说:“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赵老的高尚与伟大不仅在于他克己助人,倾其所有资助学生、扶持教育,而且在于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甚至连名字都生怕人家知道,舍“家和”而用“兴华”,以体现自己振兴中华的愿望。即使用“一位清华大学教授”的名字宣传基金后,他都心有不安;最后捐了家产捐遗体,把自己捐了个“干干净净”……自古以来,立德、立功、立言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而赵老却不计名、不计利,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其信仰之坚定、道德之纯粹、人格之完美堪称共产党员的楷模、人民教师的典范。

《朗读者》:他们将朗读作为礼物送给一位已经离开人世,一生情系中国教育事业,不仅为之奉献了毕生的才华和精力,而且大爱无疆,捐资助学的老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金融学家和金融学教育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家和教授。

新华社:“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赵家和教授以他的人生选择感染了更多的接棒者,“如果是一滴水,就想想是否曾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是一团火,就想想是否能燃得很亮很亮,照明更多人。”

后世纪念

他身家千万,却把一件1美元的化纤毛衣穿了十几年。

他有一儿一女,却把全部积蓄都捐给了素不相识的孩子们。

他明知时日无多,却在生命的最后时段发起了一场爱心接力。

他就是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

赵家和逝世4年后,他匿名资助贫困学子的故事不胫而走。人们在深深的震撼中,追忆着他的故事,也在无限的怀念中,追随着他的足迹。

2016年7月4日,《老教授和苦孩子的故事》是由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OMG文化创意工作室合作出品的动画视频,用手绘动画的形式,讲述清华退休老教授赵家和心系教育,用毕生积蓄捐助2204名贫困学子的故事。

参考资料

《师者赵家和——纪念文集》公开征稿|师恩难忘.澎湃新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4-04-06

心灵之火,永不熄灭——追忆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新华网.新华网.2022-02-16

赵家和:无声的爱:一位清华老教授的生命之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4-04-06

赵家和:一生情系清华 爱洒陇西学子.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24-04-06

中共清华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向赵家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清华大学党建网.清华大学党建网.2022-02-16

生平传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1-12-01

赵家和:一生情系清华,爱洒陇西学子-清华大学党建网.清华大学党建网.2022-02-19

心灵之火,永不熄灭——追忆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今日头条.2021-4-28

赵家和:用毕生诠释大爱无疆.教师之家.2022-02-16

让“雪中炭火”精神绵延相传.光明网.2021-12-01

“雪中炭火”赵家和——一位清华大学教授的生命之歌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网.2022-02-18

追记捐资1500万助学的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_人物_中国小康网.中国小康网.2022-02-18

愈奉献愈富有-中共渭南市潼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渭南市潼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2022-02-18

赵家和:用毕生诠释大爱无疆(感人故事).瑞文网.2022-02-19

赵家和:一位清华教授和他的生命选择_清华大学_零二七艺考.零二七艺考.2022-02-18

心灵之火,永不熄灭——追忆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新华网.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