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革命纪念馆位于鲁山县老城大街中段、县委大院西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4′北纬33°50′。

历史沿革

纪念馆布置在原基督教牧师住宿的小楼(简称牧师楼)内外。牧师楼始建于1891年,由挪威传教士建造,具有欧洲建筑风格,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是现存西洋建筑的活标本,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1947年11月鲁山解放,传教人员相继离去,此楼为豫陕鄂行政公署及豫西行政公署办公处。

1948年4月至10月,原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人邓小平等同志曾在此居住、办公,并多次在鲁山县召开会议,运筹帷幄中原解放战争的重大决策。

2002年,中共鲁山县委、县政府把牧师楼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和开发,2004年2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题写“豫西革命纪念馆”馆名,2004年8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元月,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名“鲁山邓小平旧居”。

陈列展示

纪念馆总面积1200㎡,展厅面积320㎡,是一座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展出邓小平同志在鲁山县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鲁山、鲁山县早期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鲁山的革命活动和鲁山发展新面貌等图片、文字资料、实物1400多件(幅),展厅内制作有大型鲁山县地形地貌沙盘,设置有电视等现代化展示媒体。

纪念馆楼房前安放着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的半身铜像。馆内共设8个展室,展出珍贵图片近800幅,文字7万多字,实物上百件,主要有邓小平生平简介、红二十五军长征途径鲁山、鲁山的早期革命活动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重要事件的图片、实物、文字资料和“沙盘”等。

馆藏文物

截至2019年,该馆藏品数量200件(套)。

历史背景

1948年4月25日,邓小平同志曾在此楼房西南的福音堂(当年的基督教教堂)召开了豫陕鄂前委和后委联席会议,并做了《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的报告(简称邓小平鲁山县报告),由于邓小平同志在此报告中以鲁山县西关街上的小市场为参照,提出了在广大解放区开展市场经济、巩固解放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中原解放区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的这一报告,1987年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冷溶主任深入调研,认为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并经邓小平本人选定,于1988年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几年来,经过中央、省、市有关部门专家的研讨,基本形成了“邓小平早期市场经济理论在鲁山县萌芽”的论断。

所获荣誉

2020年7月,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名单。

保护开发

保护措施

2005年,豫西革命纪念馆被纳入《2005—2010年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实施纲要》,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重点建设的26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2006年8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豫西革命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 址:鲁山县老城大街109号院(县委大院内)

交 通:102路公交车,县委下车。

车 位:有

开放时间:全年免费开放

9:00--18:00(4月--10月)

9:00--16:00(深圳地铁11号线3月)

门 票:无

讲 解:团体预约免费讲解,个人无讲解

参考资料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16

第一批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名单公布_河南要闻_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