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泰兴洋行

新泰兴洋行

新泰兴洋行是早期来津的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成立于1876年,主要从事中国内地土畜产品的收购业务,并在外庄设立多个分支机构。该公司还涉及房地产业务,建造了新泰兴大楼。

发展历史

创始与发展

新泰兴洋行成立于1876年,是天津开埠后早期来津的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公司初期从事农副土特产品的收购业务,同时也涉足房地产领域。英国“皇家四大行”的其他成员包括怡和洋行、太古、仁记,它们最初也曾参与军火交易和罂粟买卖,随后逐渐转型为合法行业。其中,新泰兴洋行在土特产品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羊毛贸易

新泰兴洋行在二十世纪初成功开拓了西北的羊毛市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羊毛的重要产地,新泰兴洋行的买办们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商机,并在当地设立了外庄,开展羊毛收购业务。通过与当地商人的合作,新泰兴洋行迅速建立了稳定的羊毛供应网络,并从中获取了高额利润。

市场垄断

新泰兴洋行在甘肃开设外庄后,开始在当地建立品牌知名度。通过与知名商号的合作,以及发放定货折的方式,新泰兴洋行为农户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羊毛养殖的积极性。羊毛经过一系列运输过程最终抵达天津市,新泰兴洋行将其转售给美国慎昌洋行,实现了可观的利润增长。此外,新泰兴洋行还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拓展业务,不仅收购羊毛,还增加了甘草、枸杞和滩羊皮等特产的收购。

政治影响

新泰兴洋行通过提供豪华招待所等方式,积极与地方官员建立关系,从而巩固了公司在西北市场的地位。即使在政治动荡时期,新泰兴洋行也能保持其业务的连续性。

末期与结束

随着靳翼卿的去世,靳少卿继承了父亲的位置,成为新泰兴洋行的经理。在他的领导下,公司业务有所扩张,涉足金融业并代理外国保险公司的业务。然而,随着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天津市沦陷,新泰兴洋行被迫关闭,结束了其在华的经营活动

靳少卿及其遗产

靳少卿(1880-1953),天津人,是新泰兴洋行买办靳翼卿的儿子。他在年轻时曾在银号学习,后加入新泰兴洋行,历任职员及经理。1934年,随着两位合伙人的退出,靳少卿独立经营公司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结业。他的私人住宅位于唐山道54号,是一座具有欧式风格的二层楼房,现已成为历史建筑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原新泰兴洋行.天津档案方志网.2024-11-01

新泰兴洋行:500两银子开金门 抢先机垄断市场.中国新闻网.2024-11-01

游洋楼|新泰兴洋行旧址 羊毛催富新泰兴.搜狐网.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