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基普尼斯
亚历山大·基普尼斯(Alexander Kipnis,1891年2月13日[旧历2月1日] - 1978年5月14日)是一位出生于俄罗斯的歌剧男低音歌唱家。他在欧洲初步建立了艺术声誉,后于1931年与一位美国人结婚后成为美国公民。在1940年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亮相之前,他经常在芝加哥歌剧院演出。
人物经历
亚历山大·基普尼斯出生于沃尔希尼亚省省会日托米尔,当时属于俄罗斯帝国(现为乌克兰的一部分)。他所在的贫困家庭有七口人,住在犹太人区。父亲去世后,他12岁时就开始通过做木匠学徒和在当地犹太教堂以及贝萨拉比亚(现摩尔多瓦)唱高音来帮助家庭维持生计,直到他的嗓音变化。他在青少年时期参加了一个意第绪戏剧团,直到19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音乐学院并不要求高中文凭。他的教育包括学习西洋乐长号、低音大提琴和指挥。在此期间,他一直在犹太教堂唱歌。在唱诗班指挥的推荐下,他前往柏林,与恩斯特·格伦泽巴赫学习声乐,格伦泽巴赫也是劳里茨·梅尔希奥尔、梅塔·塞内迈尔和马克斯·洛伦茨的老师。与此同时,他在蒙蒂的歌剧院唱二重唱低音部分。
基普尼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在德国的一个拘留营,后被汉堡歌剧院聘用。他在1915年首次在歌剧院亮相,以“客人”的身份在歌剧《蝙蝠》的派对场景中演唱了三首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歌曲。1917年,他转到维斯巴登歌剧院,获得了宝贵的舞台经验。他在维斯巴登的演出超过300场,直到1922年,他加入了柏林国立歌剧院。次年,基普尼斯随一家巡回的瓦格纳歌剧团访问了美国。在1923年至1932年的九个赛季中,他是芝加哥市民歌剧院的固定成员。基普尼斯与柏林歌剧院签约直到1935年,当时他能够解除合同并逃离纳粹德国。他在1936-1938年作为客座演员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了三个赛季。安施卢斯事件后不久,他离开欧洲,永久定居在美国。到他在1940年最终被大都会歌剧院签约时,他已经在世界上大多数主要的歌剧院演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