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祭台遗址
斗祭台遗址位于山东省平阴县玫瑰镇王镐店村东侧,距离县城约13公里。该遗址属于岳石文化的组成部分,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斗祭台在明清时期就被记载于《平阴县志》,其中提到:“斗祭台,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康王墓之东西二台相对。”这里的“姬钊”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康王姬钊,其墓葬现已无迹可寻。两座台分别被称为西台斗祭台(俗称杨家台)和东台朱家台(俗称朱家咀,即张庄古遗址)。当地流传着“朱家咀、杨家台,康王墓中间埋”的说法。斗祭台的名字源于这两座台相对而立,象征着人们争相祭祀的意思。
遗址特征
斗祭台遗址地处依山傍水的向阳坡地上,北部离山大约300米,南部靠近玉带河约200米。济菏公路沿着遗址东南方向穿过。遗址呈现为突出的椭圆形高地,由于过度开发,西部和东部均已被挖掘超过20米,建造了房屋和石灰窑。目前遗址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50米。文化层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加深,最浅处约为2米,最深处可达5米。在文化层中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包括灰坑、灶坑、动物骨骼、贝壳、磨制石器、陶片等。收集到的陶片样本显示,最早的文物属于岳石文化,大部分则为商周的物品。这一地区被认为是商代早期至西周时期的居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