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发良,1948年出生于乐清市,自幼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他专注于刺绣和细纹刻纸的专业设计。
个人简介
在30多年代的创作实践中,卢发良设计各种画稿逾千幅,获奖作品40多件。2006年,卢发良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现为中华剪纸艺委会副秘书长,乐清市龙花细纹刻纸研究所所长。在刻纸业中,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道的秘密:一般的人只会刻或者画。而卢发良是自己设计自己刻。卢发良从事乐清细纹刻纸始于1973年,当时正是细纹刻纸的辉煌时期,乐清有好几家剪纸工厂,有一支专业从事制作细纹刻纸的庞大队伍。卢发良工作的乐清工艺美术厂有一个专门生产细纹刻纸的车间,是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之一。卢发良对画画的爱好是通过自学培养起来的。他生长在乐清城北乡一个很僻远的小山村,小时候照着香烟壳上的画信手涂鸦。后来上初中和高中时,负责学校的黑板报,常画些题花、插图一类的东西。
卢发良很看重乐清工艺美术厂这份工作。最初他跟厂里一个老师傅学设计,一年后就承担了厂里所有产品的设计。他对自己设计的样稿要求很高,每一幅样稿出来前,都有一叠又一叠的初稿,画上几十遍是常有的事。时间不够用,他加班加点,一直画到自己满意为止。设计熊猫图时,他一口气画了200多张样稿,最后只选了10张。
扎实的绘画基础使卢发良所设计的刻纸作品不仅构图饱满、形象生动,而且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这基于他长期从真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几十年来,卢发良积累了一大批艺术素材,都被巧妙运用到他所设计的刻纸作品中。1974年,他以自己周围熟悉的女性为对象,创作了8幅一组的《新时代女性》 ,引起很大反响,专门经营对外文化交易的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一下子就订了6000多套。继而他设计创作了四条屏细纹刻纸《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以吹拉说唱为内容,真实反映了农村文化生活的场景。作品一露面就受到广泛好评,不光被推荐参加省美展,还入选了由文化部举办的1977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从艺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外来文化成为一些人追求的时尚。艺术界也有人让他尝试一下前卫的风格,但卢发良认为:“剪纸是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国粹之一,借鉴人家长处是可以的,一味地搬与套,那是砸自己的饭碗。”他喜欢传统题材,认为老百姓叫好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在这个领域里,他的创作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1979年,他创作的红楼梦《琴棋书画》细纹刻纸4条屏,入选了在北京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4年,他担任乐清工艺美术厂厂长,繁琐的事务从未使他放弃细纹刻纸的创作。当年,中国剪纸学会在广州市举办中国现代剪纸大奖赛,卢发良利用休息日,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潜心设计创作了大型细纹刻纸《金陵十二钗图》,作品运用朴实无华的表现手法,以简洁、洗练的线条,塑造了12位红楼梦人物形象,作品里人物表情各异,内容丰富,描绘的故事情节让人浮想联翩,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作品一出世,即在全国引来广泛好评,作品先后在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展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艺术品鉴赏》栏目曾两次专门介绍过该作品。1986年,卢发良设计了一套16张的《三国人物》,尚未参加订货会,就有外地客人找上门来,订走了好几万套。
90年代以后,工艺美术行业开始萎缩,乐清市的细纹刻纸也出现了滑坡,卢发良却对细纹刻纸情有独钟,始终没有放弃过。为抢救这门艺术,2003年,他与南石开先生自投奖金创办了乐清龙花细纹刻纸研究所,并免费向青少年和中小学教师传授刻纸技艺。
2005年10月,卢发良作为浙江省省文化艺术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尼斯市举行的“法国·中国浙江文化周”。活动期间,他为法国观众作了细纹刻纸现场表演,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他们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人了不起。阿尔卑斯滨海省副议长阿兰?弗莱尔博士两次到他的展位参观,并选购了多件刻纸作品。
卢发良从事细纹刻纸工作几十年,设计了成千上万幅作品,曾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劳动先进分子,获得全国和省级奖项多达50多个,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工艺美术设计人员”,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