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宋清传

宋清传

《宋清传》是由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传记小品,作品通过讲述长安西部药市人宋清的故事,对比了宋清与朝廷官员、士大夫的行为,尖锐地讽刺了官场中盛行的势利之交现象。柳宗元在永州司马任期内撰写了这篇文章,以此抒发他在政治上失意的经历和感受。

作品原文

宋清传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作品译文

宋清是长安西部药市的商人,以储藏和销售优质药材而闻名。来自山泽的药农都会将药材交给宋清,而宋清总是给予他们优待。长安的医生们用宋清的药材配制药物,总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都称赞宋清。患者们也乐于向宋清求药,希望早日康复。宋清对所有求药的人都热情相待,即使对方没有携带金钱,他也会慷慨地赊给他们好的药材,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债券。然而,他从不上门催债,对于年末无法偿还的债务,宋清会选择焚烧债券,不再追究。市场上的人因此嘲笑他,认为他是个愚蠢的人;但也有人认为宋清可能是个有道德的人。宋清听闻这些议论后回应说,他经商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并非出于高尚的道德。他认为,称他为愚蠢的人是错误的。

宋清从事卖药的生意四十年,烧毁了许多债券,而那些欠债的人中,有的后来成为了高官,有的管辖数州,他们因为感激宋清,送来了丰厚的礼物。虽然有些人未能立即偿还债务,甚至有人赊账至死,但这并没有影响宋清成为一位富有的人。宋清获得的利益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是因为长时间的等待,才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哪里像那些目光短浅的小商人呢?只要有一次没有拿到药钱,就会勃然大怒,甚至破口大骂与人为敌。这些小的商人唯利是图,心胸狭隘。在他们的身上,我才真正看到了愚人傻瓜的样子。宋清凭借着诚实守信最终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从不胡乱做事,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经商之道,最终得以致富。需要购买药的人越多,他满足别人需求的面也就越广。遇到遭贬谪的官员,他也同样地以诚相待;遇到生活极其贫困的,宋清也同样地热情接待,及时地给予良药。受到他恩惠的人来日只要重新获得重用,带给宋清的报答就会十分丰厚。宋清有长远的赚钱眼光,和上面讲的都是一样的。

如今这些和人交往的人们,趋炎附势地巴结上层官员,背叛离弃原来的亲朋,能够像宋清这样与人交往的实在太少了。世俗的人们只讲“市侩手段之下的交往”。哎,宋清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今天的人们与人交往都要求回报,有像宋清这样具有长远目标的吗?假如有人能够像宋清一样,那么天下穷困潦倒的人能够免于死亡的就会很多了,那些“市侩手段之下的交往”能够减少吗?有人这样说:“宋清不是市侩一类的人。”我这样说道:宋清作为商人却不去运用那些市侩的手段,而那些居庙堂之高或者官衙和学校,并且以士大夫自居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去使用那些市侩的手段,真是让人感到可悲可叹啊!如此说来,宋清并不只是有别于一般的商人了。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第一部分描述了宋清作为长安中一名普通的药材商人,他以诚信和善意对待每一位药农和顾客。不论顾客是否相识或是否有钱,宋清总是慷慨地提供高质量的药材。他积累了许多未兑现的债券,但每年年底,他都会焚烧这些债券,不再追讨欠款。这种行为展现了他不仅不是追求利润的普通商人,也不是愚蠢的人,而是一个真正以利益养活家人的普通人。

第二部分解释了宋清如何通过他的善良行为来维持生计。那些他曾经减免债务的人中,有些后来成为了高官,他们因为感激宋清的善举而给予他丰厚的回报。同时,宋清对待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即使对于那些被社会边缘化和落魄的人,他也同样以礼相待。这些人一旦得到机会,也会慷慨地回报宋清。这说明宋清有着长远的眼光,不因一时的得失而计较。

第三部分在叙述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作者柳宗元将宋清与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追逐权势和利益的官场人士进行了对比。他认为,如果社会上有更多像宋清这样以诚信和正义为基础的"市道交",那么许多处于困境中的人将会得到帮助。文章中,作者对宋清的高度评价和对官场世态的批评,表达了他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愤慨和不满。

整体而言,这篇文章通过宋清的事迹,展现了作者对于诚信、正义以及社会冷暖的深刻认识和批判。文章的写作手法是先叙述后议论,使得文章结构严谨,观点鲜明。通过宋清的故事,柳宗元传达了自己对于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理想人际关系的追求。

名家点评

《宋清传》作为柳宗元传记文学的佳作,受到了历代名家的高度评价和深刻点评。以下是一些名家对《宋清传》的点评:

1.孙琮在《山晓阁唐宋八大家选·柳柳州集》中评价《宋清传》时指出,文章通过描写宋清卖药的故事,巧妙地运用波澜和点染手法,使得文章在无波澜处生出波澜,在无点染处生出点染,峰峦绝佳。

2.储欣在《唐宋八大家类选》中提到,《宋清传》的写作风格跌宕跳脱,开启了苏轼海外篇的先河。

3.沈德潜在《唐宋八家文读本》中认为,柳宗元以“市”字为引,发出无限感慨,文章后段如太史公愤激于亲戚交游莫救视也,笔下跳脱有活龙虎之状。

这些点评反映出《宋清传》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柳宗元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独特见解。通过宋清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柳宗元传达了自己对于诚信、义利以及社会交往的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宋清传》是作者在谪居永州市(今湖南零陵)期间创作的。这篇文章创作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之后,永贞元年(805年)十一月,柳宗元来到永州任职,作为遭贬的“罪人”,在偏僻荒凉的远州度过了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面临生活上的困苦、命运的渺茫不测、亲朋好友音讯的断绝,以及身心的疾病和忧愤、苦闷,所有这些经历都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作为一个文人,作者只能用笔墨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篇传记小品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出来的。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今运城市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贞元十四年(798年)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因参加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而被贬为永州市司马。后迁柳州市(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刺史,故又称“柳宗元”。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中。有《河东先生集》。

参考资料

宋清传原文_文言文宋清传翻译赏析.宋清传原文_文言文宋清传翻译赏析.2024-08-20

唐代奇人:卖药人宋清,为何能得到柳宗元的赞誉?.新浪看点.2024-08-20

柳文化.永州市人民政府.2024-08-20

(唐)柳宗元《宋清传》赏析.新浪博客.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