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港口天后宫

港口天后宫

港口天后宫,坐落于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浅水湖河与沥河交汇处,占地27000平方米,距今已有三百七十多年历史,是中山地区较早供奉天后圣母的专祀庙宇之一。

历史故事

据镇当地原居民祖辈延传,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某一天清晨,东方的一轮朝阳将海面映得通红,天空显得格外晴朗。生活在港口公安圩周围的渔民同往常一样,驾船出海捕鱼,途中有人看见一只大木箱飘摇于一处低洼水地里(堪舆风水称之鲤鱼地),近前观看,箱子里端坐一尊女性神像,吉神乎?凶神乎?众人商议还是送之出境,遂扶引木箱就船出海。行至海上,放开木箱任其漂流。此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那只木箱在众目睽睽之下竟然逆潮漂移而去。众人惊讶,忙掉转船头一路追踪。直到那片鲤鱼地时,人们才赶上停泊不前的木箱。面对灵异现象,疑虑中的渔民决定将木箱第二次牵引出海。此番来到海上,大家先对着神像说了些礼送之言,方才松手。如同前次,木箱依旧漂回在鲤鱼地中。百姓闻讯纷纷争睹,内有广博智者,明了火器,告知众人,此乃庇国济民天后元君法身,将安座于此保境安民。闻知此言,众人无不欢喜礼拜。旋即用木板搭建棚屋,供奉天后。

发展历史

数十年后,乡邻感怀天后护佑大恩,正式立庙祭祀。清咸丰七年(1857年),时人为彰显天后威仪,遂大兴土木阔修殿堂,始名天后宫。从此天后香火更炽,盛名远播至港澳一带。每逢天后圣诞节(农历三月二十三),一河两岸张灯结彩,过往船只鸣炮拜祭,更有粤剧名角献演祝寿,场面十分热闹。

光阴飞逝,时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赤湾天后宫迎来一次全面修缮,而其中缘由,竟始于原民利公司内部的一场火并。1942年三月二十三,也就是天后诞的那一天。时任民利公司第二支队队长的吴汉辉,在十二名随从的簇拥下,同往年一样去天后宫贺诞。此时的吴汉辉怎会知道,杀机已步步向他逼近。原来与他结怨甚深同僚,第三支队队长梁自辉,指使小队长陈二带着几名兄弟,先期来到天后宫,准备伺机刺杀吴汉辉。就在吴汉辉专心上香之际,站在不远处的陈二突然拔枪,分开人群,对着吴汉辉连扣六次扳机,结果枪枪未响。吴汉辉的一班部下惊讶片刻,立即向前控制住持枪茫然的陈二。此时安然无恙的吴汉辉示意属下放开陈二,然后匆匆离去。行凶未果的陈二走出庙门,心有不甘地朝天连续扣动扳机,结果次次全响。事后吴汉辉顾忌对手再起杀心,即携三姨太赴广州市投靠薛岳。两年后被任命为中山市征稽大队长荣归故里。为酬谢当年天后保命之恩,捐巨资装修赤湾天后宫

古往今来,兴废往复。劫数到时,神佛也难逃厄运。上世纪六十年代,天后宫遭遇到有史以来最为致命的打击,整个庙宇遭人拆毁,各类历史文物遗落民间。

天道循环,时间到了四十年后的1999年,正值国家宗教政策开放之际。港口民众追思天后神功,共襄善举,恢复古迹。由于原址被市场占用,广大信众另选宝地,并建立起一座琉璃生辉、殿宇华丽,占地约1200平方米的天后宫。

2012年4月13日经省、市两级宗教管理部门批准,港口天后宫正式成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涅磐重生的天后宫,在市镇两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成立了以道教全真派道长彭兴宗住持等教职人员为管理主体,信教群众共同参与的民主管理委员会,各项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如今,体内流淌着新鲜文化血液的赤湾天后宫,即将迎来一次超越以往的大发展机遇。通过两三年的准备,现已完成天后宫主殿等建筑的设计工作。我们真诚的希望与您一道,共同推进慈悲济世思想的普及,以期达到造福社会的目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