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泉
张云泉,男,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曾任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江苏省信访局巡视员。
人物经历
1969年入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服役。
1969~1971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战士、文书
1971~1972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战士、导弹发射员
1972~1973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导弹发射长
1973~1975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副舰长
1975~1977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舰长
1977~1983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舰长
1983~1985年 县级泰州市信访局文员
1985~1986年 县级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助理
1986~1987年 县级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副局长
1987~1988年 县级泰州市信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1988~1989年 县级泰州市信访局局长
1989~1990年 县级泰州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
1996~1997年 地级泰州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1997~1999年 泰州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
1999~2001年 泰州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共泰州市常务委员会委员
2001~2003年 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军转干部专门工作办公室主任
2003~2005年 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
2005~2007年 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
2008~2009年 江苏省信访局正厅级巡视员
主要事迹
张云泉坚守信访岗位26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平均每年接待上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封,接听来访电话几千次,以务实的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一方稳定,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被广大干部群众赞誉为贴心人。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年奔走于大街小巷、边远乡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讲得最多的就是“有话跟我说”、“我来帮助你”。他义务帮扶60多名贫困学生,为近百名群众求医问药,捐助困难群众6万多元。在许多矛盾激烈的突发事件面前,张云泉总是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极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常说:“做人必须像人,做官不可像官。”他把青春年华和全部精力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自己两袖清风,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人民满意公务员。
张云泉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中共江苏省委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以《牢记历史、珍惜今天,做新时代有本领敢担当的信访干部》为题,围绕“珍惜幸福生活、感恩先辈英烈,选好人生坐标、奉献青春热血,始终居安思危、任劳任怨工作,修炼精神境界、直面挫折困难”四个方面,回顾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和奋斗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艰苦卓绝斗争、赢得解放的伟大历程,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重温了自己保家卫国、服务人民的初心,讲述了从事信访工作以来奉献信访事业、服务信访群众的动人事迹。
个人故事
张云泉,曾经是个苦孩子,曾经是名军人,曾经是名信访局长。正是在这个号称“机关第一难”的岗位上,张云泉整整工作了26年,他用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用情温暖受委屈的心灵,用智慧和毅力对抗那些给百姓带来冤屈和不公的各类势力和人物,用正气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张云泉1948年6月出生在如东县的一个渔民之家,因为多年战争,当时的中国千疮百孔,他同样面对缺衣少食的生活现实,从小吃尽了生活之苦。四五岁的时候,他就跟随大人在海边的沙滩里拣海贝了,10岁不到就跟父母下海捕鱼、岸上种田,干的是苦力活,住的是茅草房。
1969年,21岁的他因为身体及各方面条件突出,被选拔到新中国第一代导弹快艇上服役,守卫祖国的海疆。
复员后,张云泉1983年被安排到泰州市信访局工作。由于好学且为人真诚、办事认真,张云泉多次被评为先进,职位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1984年张云泉被任命为泰州市(县级)信访局局长;1996年,任地级泰州市信访局副局长;1998年12月任泰州市信访局局长;2001年10月,任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任信访局局长、市军转干部专门工作办公室主任;2007年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委员;2009年8月从江苏省信访局巡视员岗位退休。
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这是张云泉工作多年的一个深刻体会,因而上访百姓都成了他生活和工作中的牵挂。他有一个活页记事本,每个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他都记在上面,帮助好一个,就扯掉一页。26年里,他已经记不清帮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扯掉了多少页。他的同事提供的数字,足以说明他的工作量: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年批阅落实人民来信2000多封,接待群众2000多人次……
为了帮助上访群众解决问题,张云泉常常要跑好多冤枉路,受好多冤枉气,而在处理多件上访事件过程中,身上也留下了很多伤痕——因为上访对象的不理解,张云泉的腿上留下了十多处踢伤的痕迹,胸前留下了七八处抓伤的疤痕,一根手指被咬得露出骨头而不能灵活弯曲,左眼被打成重伤留下残疾……
张云泉常说,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党员干部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迎难而上,到现场处理一般人不愿处理的难事、烦事和窝囊事,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不能受的冤枉气。只有放得下架子,扑得下身子,受得了委屈,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感情,才能换来社会基层的政治稳定。
主要荣誉
江苏省十大勤政廉政共产党员标兵
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
江苏省信访楷模
江苏省先进工作者
江苏省劳动模范
全国道德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中国中央电视台时代先锋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1 0 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6 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
新中国首届“雷锋奖”获得者(中国道德最高奖)
人物精神
奉献事业
2000年,市里招商引资准备召开双洽会,而姜堰区由于盐城—靖江高速公路建设中应当补贴给征地土地的钱未到位,60多个群众在双洽会到市里上访。张云泉同志大局意识放心中,为了保证双洽会的顺利召开,调大客车先将上访者强制拉走,尽管在这过程中一些群众暂时不理解,甚至说他是做假的好公仆,为了事业他接受了暂时的委屈;同时,他又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在事后通过调查他了解到群众反映的征地补贴未到位是由于基层干部以权谋私的原因造成的,他对这种对群众不负责任的情况进行了严肃的追究,并自始至终督促有关方面落实了征地补贴到位的问题。党的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党的事业根本上是和人民利益一致的,但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局部上、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矛盾,这时就需要党的领导干部正确应对这种矛盾的政治智慧。而在信访工作中,张云泉与他的同志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困境,而张云泉同志基于政治智慧对问题的正确处理,不仅体现了他事业为重,善于处理人民根 本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之间矛盾的政治品质;还体现了他当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局部上、现实中出现可能的矛盾时所具有的服务大局的执政能力。
情系群众
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交通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通讯方便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传统却丢了;生活条件好了,对群众的感情却淡了。而在建立和谐社会中,张云泉同志作为信访局长,情系百姓,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关注弱势群体,为民解难。他深刻认识到,是人民的公务员,心里就必须装着群众;是共产党人,就必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高尚品质。一天,一位叫孙玉保的孤寡老人患了癌症,没有钱做手术,张云泉同志知道“人无难事不上访。”群众总是遇到难处才来找我们的,于是,亲自将老人送到医院,并在请示市领导情况下,落实了老人的医疗费用。老人做手术要子女签字,张云泉同志以人民儿子的身份签了字。他让老人实实在在看到了共产党干部的良好形象,在与那些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干部的对比中显示出尤为可贵的人格魅力。22年来,张云泉同志先后义务帮扶过几十户特困家庭和贫困学生;为近百名群众求过医,买过药;先后从自己的工资中挤出近4万元捐给困难的群众,真实地体现了一个信访干部情系群众、润物无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化解矛盾
每当遇到影响干群关系和社会一方安定的事,作为信访局长,张云泉同 志都主动去化解矛盾,尽管这是受罪的工作。但他不回避这受罪的工作,认为这项工作不但要有人担当,而且还要担当好。他也真正这样去做了,并身先士卒地去做了。一次,泰州市附近发生交通事故,因车祸遇难的死者的家属一时失去理智,和处理事故的干警发生激烈冲突,并准备聚集上千人阻断高速公路去阻塞交通。当时,张云泉同志正在住院治疗因执行公务时被打伤的一只左眼,听说要堵塞高速公路的消息,尽管他爱人为了他的安全劝他不要去,但他有危险走在别人前面,随即拔下输液针头,赶到出事现场。到现场一看发现,死者家属气昏了头,正在动员全村几千人上马路。他深知危险就在眼前,但为了社会一方的安宁,他面对失去理智的群众身先士卒站出去,并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感化了群众,把一场即将发生的恶性聚众事件提前化解。张云泉同志那里,这样的事还很多,一方面体现了共产党人平时看到出来,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的气魄:另一方面体现了信访工作者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和谐社会中具有的化解矛盾的才能、方法、本领。
热爱岗位
信访部门的责任是要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设“连心桥”。但这个中的滋味是这样的:从上班到下班,见到的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碰到是的一个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做不尽的是烦事、难事和窝囊事。一天下来,不仅口干舌燥、精疲力竭,还要受上不少冤枉气。但张云泉同志不辞辛苦,以务实的作风和人格的力量来对待工作,张云泉同志平均每年接待来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封,接受来访电话一千多个。他很少有节假日,总是带着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奔走于大街小巷、边远村落。信访部门是“清水衙门”,张云泉同志也会觉得自己的工作 太辛苦,也会觉得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但是,他的先进性在于他总能正确找准比的位置、比的对象,不与大款比,而是与困难群众比,想想群众的困难,看看他们的生活,把享乐和攀比的心理就抛到了九霄云外,从而做不计名利、以苦为乐的工作。也正是具有了共产党人应具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他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工作:张云泉从事信访战线30年,他没有买过一件名牌衣服。同时,信访局长的辛苦也未成为为家人向组织提要求的藉口,张云泉的妻子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却在一家商场做普通营业员直至下岗;他的儿子大专毕业,却一直凭自已的技术从事家电维修,他都未向组织提要求,体现了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品质和良好形象。
个人语录
1、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绝不能让群众失望。
2、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把便利和安全让给同志。
3、为民解难,就是为党分忧。是人民公务员,心里就必须装着群众;是共产党人,就必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的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
4、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帮助那些生活困难、最需要关爱的“困难群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代表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我能用自己的行动,让群众更加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政府,我付出的,值得!
6、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人民的希望,鞭策我要一生兢兢业业;群众的疾苦,教育我要永远甘守清贫。
相关出版物
电影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与央视电影频道合拍的以张云泉事迹为原型的新片《情暖万家》,他从艺术的角度反映了一位信访局长以自己的真情付出温暖千家万户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感人至深的公仆形象。该片由王戈洪编剧、陈健导演,主人公由在电视剧《亮剑》中有过精湛表演的李幼斌扮演,女主角为宋春丽。八一厂主要领导均作为演职人员参与本片摄制,厂长明振江和政委马福德为影片创作了主题歌词。主题歌由作曲家赵小也谱曲,著名歌手谭晶演唱。
书籍
张云泉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丛书名:时代先锋大型主题宣传系列丛书
编辑、剪辑:中央宣传部新闻局
ISBN:7801164989
条码:9787801164988
参考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张云泉.共产党员网.2022-05-0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做新时代有本领敢担当的信访干部——省政府信访局邀请张云泉同志做专题讲座.江苏省政府信访局.2022-05-06
张云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