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保卫战
德里保卫战(1857年5月-9月)是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第一阶段。
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功地完成了对印度次大陆的征服,使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并由印度总督直接统治。1857年初,殖民当局用牛油和猪油做润滑油涂在子弹上,带有明显的种族、宗教歧视,士兵的反英情绪日益高涨;同年5月10日,驻密拉特的三个骑兵团起义,他们杀死了英国军官,第二天,起义者成功攻陷了德里;起义行动迅速蔓延到奥德、康普尔、詹西等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赶到的英国殖民者慌忙地派援军到德里,企图首先消灭这个起义的主要中心。9月末,德里被得到不断增援的英军攻破。英军进城后,对德里城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和摧残。
德里保卫战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最高潮,它的结束同时宣告了莫卧儿王朝永远在印度大地消失。
事件背景
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功地完成了对印度次大陆的征服,使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并由印度总督直接统治。为了将印度转化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实行了“土地整理”政策,这一政策加重了对农民的盘剥,导致大批手工业者失业。此外,英国还以“绝嗣丧权”和管理不善为由兼并了部分王公的领地,导致印度士兵待遇降低并被派往国外作战,这些举措激起了各阶层的不满和愤怒。
英印军队中的印度土著雇佣兵是当时印度唯一有组织的力量,有25万人,他们大部分来自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英国为了加强对士兵的控制,干涉了他们的信仰,触犯了他们的种姓,削减了他们的薪饷,这引起了广大士兵的强烈不满。他们多次举行武装反抗,成为了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核心力量。
起义爆发的导火线是涂油子弹问题。1857年初,殖民当局用牛油和猪油做润滑油涂在子弹上,带有明显的种族、宗教歧视,这严重伤害了广大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士兵的感情。士兵的反英情绪日益高涨,他们因拒绝使用涂油子弹而多次发生骚动,但均被镇压。
事件过程
1857年5月10日,驻密拉特的三个骑兵团起义,他们杀死了英国军官,并烧毁了兵营和殖民官府。第二天,起义者成功攻陷了德里,拥立德里皇帝巴哈杜尔沙为印度皇帝,但他们将实权交给了由下级军官和士兵组成的行政会议掌握。行政会议的成员们号召人民消灭英国殖民者,宣布废除柴明达尔制度,豁免贫民捐税,逮捕通敌的富商高利贷者,并没收他们的财富和存粮。同时,他们还对地主、富商、高利贷者征收特别税。
起义行动迅速蔓延到奥德、康普尔、詹西等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感到的英国殖民者慌忙地派援军到德里,企图首先消灭这个起义的主要中心。尽管据守德里的四万起义军英勇奋战,不断击退敌人的进攻。但到了9月末,德里最终被得到不断增援的英军攻破。
事件结果
经过激烈的巷战,起义军虽然击毙了五千多名英军,但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被迫撤离德里。英军进城后,对德里城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和摧残,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原因分析
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其中特别是缺乏革命的无产阶叛的领导是这次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印度这次起义虽然也是全国性的、全民族的,但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德里起义军声势较大,然而也不是领导全局的核心。全国分为大大小小若干各自独立的地区集团,在整个战争中缺乏统一的作战部署。德里保卫战基本上是孤军作战。
历史意义
印度人民的这次起义虽然没有达到打碎殖民主义枷锁的目的,但他们的英勇斗争给世界被压迫人民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这次起义的意义是重大的,起义使英国殖民者遭到极其沉重的打击,大大地促进了印度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的继续发展,并加强了人民群众斗争的信心。
参考资料
德里保卫战1857.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202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