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松,男,政治学博士,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系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博士后。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研究员,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吉林大学青年文化书院导师。
人物履历
现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
研究领域
1、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
2、相关研究领域: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理论与实践、中西近代政治史。
开设课程
1、本科生课程:中国政府与政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学。
2、研究生课程:制度政治学、当代中国政治分析、政党制度专题研究、政府理论科研项目
1、“当代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建构研究”(14CZZ03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人,2014年。
2、“新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13B001),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十八大专项课题”研究项目,主持人,2013年。
3、“腐败治理进程中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定位研究”,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项目,主持人,2017年。
4、“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及落实成效”,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项目,主持人,2016年。
5、“制度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吉林大学青年教师创新项目,主持人,2011年。
6、“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建构研究”(2011QY032),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主持人,2011年。
7、“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11JZD03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参与人,2011年。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研究”(12\u0026ZD05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参与人,2012年。
9、“整合式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参与人,2013年。
10、“制度政治学理论建构研究——基于比较政治学的分析视域”,吉林大学繁荣发展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2FRTD04),参与人,2012年。
11、“多元文化与国家建构研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点研究项目,参与人,2012年。
12、“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委员会人口发展战略项目,参与人,2011年。
13、“改革发展成果共享与责任政府建设研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参与人,2009年。
教研项目
1、“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吉林大学高水平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参与人,2011年。
2、“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吉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参与人,2012年。
3、“中国政治思想史”,吉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参与人,2013年。
研究成果
1、《政治世界的制度逻辑: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入选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库”)。
2、《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政治安全的内在机理与实现途径》,发表于《探索》2015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旧制度主义:政治科学中制度研究的诸传统》(译文),发表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4、《话语制度主义:观念与话语的解释力》(译文),发表于《国外理论动态》2015年第7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功能体系建设》,发表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6、《政治制度的维系途径: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诠释》,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
7、《试论新时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表于《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8、《秩序状态、权力结构、行为背景:政治制度本质属性的规范分析》,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9、《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内在张力与理论取向》,发表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10、《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求失衡问题研究》,发表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3期论点摘编)。
11、《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制度、结构及局限》(译文),发表于《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1期。
12、《建构制度主义:起源、特点及应用》(译文),发表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新华文摘》数字版2017年第15期采用)。
13、《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流派演进与发展反思》,发表于《理论探索》2017年第3期。
14、《观念、话语、修辞:政治科学中建构制度主义的三重取向》,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
15、《政治制度变迁方式的规范分析与现实思考》,发表于《政治学研究》2016年第2期。
16、《认真对待观念与话语:话语制度主义如何解释制度变迁》(译文),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17、《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责任政治逻辑》,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7期。
18、《结构、资源、主体:基本公共服务协同治理》,发表于《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7期。
19、《现代国家建设视域下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均衡机制》,发表于《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1期。
20、《和谐社会视域下政治制度建设的理念定位与实践路径》,发表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21、《明礼定制:“道德治腐”与“制度治腐”的机理阐释及路径之辩》,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22、《政治制度的变迁方式: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诠释》,《兰州学刊》2015年第11期。
23、《中国协商民主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发表于《光明日报》理论版2014年11月19日。
24、《制度选择的逻辑前提、基本路径与意义评析: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制度生成视角》,发表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25、《政治制度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与动力》,发表于《兰州学刊》2013年第9期。
26、《回应需求与有效供给: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分析》,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
27、《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完善与发展:十六大以来的新探索》,发表于《理论探索》2012年第5期。
28、《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功能预期、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发表于《探索》2012年第6期。
29、《制度设计的逻辑前提、路径选择与意义评析:政治制度生成的学理阐释》,发表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30、《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发表于《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31、《国外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述评》,发表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32、《当代西方制度演化理论的研究视域》,发表于《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33、《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发生路径、内在逻辑与意义评析》,发表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社会学报》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34、《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政治合法性的内在张力》,发表于《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35、《重新理解托克维尔:建立在平等殿堂之上的自由》,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9期。
36、《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的理论意义与基本特征》,发表于《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37、《从平等到差异:女性主义内在逻辑的转变》,发表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
38、《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实诉求、理念定位及路径选择》,发表于《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第10期。
39、《女性主义与政治学思维方式的关系探析》,发表于《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40、《西部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困境与对策分析》,发表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中国民族报》理论版2008年10月24日论点摘编)。
41、《在“积极隐士”与“伦理相对主义者”之间:梭罗政治思想内在张力评析》,发表于《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
留学经历
加拿大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项目,2008年至2009年。
学术荣誉
1、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年。
2、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库”学术著作资助计划,2012年。
3、吉林省政治学会第一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年。
4、第十届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
6、吉林省政治学会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
7、吉林大学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业绩津贴一等奖,2014年。
8、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15年。
9、中国政治学会2015年年会优秀论文奖,2015年。
10、吉林省政治学会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
11、吉林省政治学会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
参考资料
现任领导-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2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