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詹宪慈

詹宪慈

詹宪慈,清末民初广东番禺人,清光绪癸卯恩科举人。他所撰写的《广州语本字》共四十二卷,是一部研究广州方言口语的重要著作,书中对词汇的考据严谨,每一论断均有训诂、字书、韵书等文献作为依据,论证严密,成为研究广州方言语音文字的标准范例。

人物经历

詹宪慈,字菊隐,广东番禺人,生卒年不详。他在学术领域专注于小学音韵的研究。早年被粤督陶模派遣前往日本宏文师范学校深造。学成归国后,担任番禺县立师范学堂的校长。民国七年至十六年间(1918-1927年),他曾任职于交通部秘书处。晚年的詹宪慈回到广东,先后在广东高等师范学院及省立女子师范等教育机构任教。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他迁居至粤北地区,在乐昌市坪石镇度过了余生。

主要作品

詹宪慈的主要著作是《广州语本字》,这部作品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完成,但由于各种原因,直到1995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通过影印其手稿并加以编号注音的方式正式出版。这一事件也被记录在广东《番禺县志》中。

中举秘闻

詹宪慈年轻时自信满满,认为取得功名易如反掌。然而多次参加乡试均未能成功。他对龚定庵十分敬仰,希望自己也能像龚定庵一样在青年时代就有所成就。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自称是“闱姓中人”的客人来访,向詹宪慈透露了他的几次考试失利的原因。这位客人表示,由于詹宪慈的姓氏较为罕见,加上他本人已有一定的名气,因此每次考试都有很多人花钱押注他不会中举。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这些人的信心逐渐减弱,投注金额也随之减少。最终,这位客人提出可以帮助詹宪慈中举,并安排了一位有实力的代考人代替他参加考试。詹宪慈接受了这个提议,并顺利地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举人的身份。尽管他的亲朋好友对此并无异议,但一些熟知他的师友发现这次考试的文章风格与他以往的作品差异较大,尤其是那首五言八韵的试帖诗更是与他的惯常风格不符。后来,当科举制度废除后,詹宪慈才公开了这件事,并将其视为一生的遗憾。

参考资料

#番禺名人#【詹宪慈....新浪微博.2024-09-09

廣州語本字.豆瓣读书.2024-09-09

不要一说清代的高考,就只知道柏葰.豆瓣.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