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头金村地处萧山区城南6.5公里。东濒南门江,西至浙赣铁路,北与姚家村接壤,南与立新村隔潭相望。因原村貌形似犁头状,故作村名。1966年至1981年曾改村名为前进。1992年,全村有耕地456亩,钱塘江涂围垦40亩,山林65亩,水面150亩;工商企业5家;村民171户,600人,以金姓为主。隶属于城厢镇。。
历史
犁头金村落形成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金氏家谱》记载:相传其祖先原姓刘,因西汉末王莽篡位称帝后,对刘衎的刘姓亲属大肆杀掳,刘姓人为保命,改为金姓。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3),河南金姓人随赵构南渡,在诸暨烂田金家定居。不久,又陆续迁居萧山城南一带,一支聚居于今犁头金村。
综合发展
犁头金村地处水网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堪称鱼米之乡。但在70年代前,全村340多个劳力全靠经营农业,无一家工商企业,且人多地少,粮食亩产徘徊在700斤左右。直至1979年,还是个吃饭靠借粮、用钱靠贷款的穷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仅124元。全村有60多名青年因生活困难,无钱建房而娶不上媳妇。
1978年初,村里办了纸袋厂,由于经营不善,不到年底即倒闭。1979年,再度筹集资金3000元,在几间破平房里创办只有10名职工的城南前进皮毛制品厂。是年,实现产值1.8万元,获利润7900元。1985年改称城南皮革工艺厂,年产值为143万元,利润实现22万元。1986年更名萧山制革厂。1991年,投资500万元,扩大生产项目,新建厂房6500平方米,引进生产设备50多台套,使裘制、整理、喷涂等形成国内一流的生产流水线,具有年产皮革53.3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跨入全国制革重点厂行列。1991年起,被命名为萧山区一级企业。1992年5月,与上海远东鞋业公司联办企业,厂名改为上海远东鞋业公司萧山制革联营厂。尔后,相继开发出高档全粒面时装革、全粒面美术革、高光亮珠光革、双色轧花革4个新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是年11月,又与香港丰和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杭州丰和皮革有限公司。总投资144万美元,其中港方63万美元。1992年,制革厂年产值达2403万美元,实现利润294万美元。另外,犁头金村还办有金五金厂。该厂系1985年从城南前进农机五金厂分出建为城南钣金五金厂,1988年与萧山金属钣厂、杭州铁路装卸机械厂联营建立萧山钣金五金厂。1992年,年产值975万元,利润42万元。
农业生产自1983年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工业经济发展,对农业生产逐年增加投入。80年代以来,全村用于农电设施、农机具购置、贴农、补草甘膦150余万元。建有农药、化肥供应站,设种子示范户,有农机、水利、网箱养鱼、山林管理等农业服务员13名,农户的农用电、机耕、排灌等费用均由村负担,还免缴农户各项农业费用,发放售粮补贴。现全村拥有客货汽车6辆,拖拉机6辆,排灌机埠3座,机耕路3500米,三面光渠道1500米。1992年,粮食总产400吨,其中交售给国家180吨,分别比1985年增长14%与76%;油菜籽2528公斤,生猪饲养503头,家鱼5900公斤。
1992年,犁头金村成立萧山金利工贸实业公司;与立新村和浙江省湘湖旅工贸实业公司联营建立汽车加油站;与香港丰和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办萧山海鲜酒家,3家企业当年营业收入27.8万元。是年,犁头金村有工商企业5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05万元,职工340人;农工副总产值2633万元,实现利润389万元,分别是1985年的14倍,12.9倍;其中工业产值2500万元,实现利润336万元,是1985年的12.8倍,12.3倍;村民人均收入2233元,是1985年的2.87倍。
犁头金村农业布局合理,以种桑养蚕为主要产业,其中桑叶面积2100亩,年饲养量在4000-5000余张,年产值350-400万元左右。犁头金村1900多亩土地平整为一路二沟,横直如网状的园田化的农田,达到旱涝保收,生产环境条件较佳的好地方。2005年被临安区列入蚕桑示范园区。辅之以柑橘、板栗、杨梅、竹笋、茶叶、野核桃、孟宗竹、生猪等,犁头金村拥有山地17201亩,木材总积蓄量为53253立方米,建有蚕桑、茶叶、杨梅三个专业生产合作社。犁头金村人均收入9228元。
犁头金村有企业十余家,规模以上企业达5家,景鑫纸业有限公司被评为临安市工业企业“三十家小强人”之一。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制度,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犁头金村建有子来水供应站,村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建有环卫队,中心街道商场繁华,村庄交通方便,村容整洁,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安定,是一个青山绿水、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是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和人居环境的好地方。犁头金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犁头金村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发扬民族管理,努力拼搏,为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文明新风
在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犁头金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社会福利事业,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村民收入增加,兴起建房热。建房初期,有些村民带有任意性,对应拆的旧房未拆,又另择地基盖房,占用了不少耕地,一度出现“村中旧房空荡荡,村边良田造新房”的现象。为节约耕地,保护土地资源,1988年初,村党支部根据人均耕地已不到8分的现实,提出“美化村容村貌,留地子孙万代”的计划,即对建房统一安排,在原住宅基地上,拆旧建新,变独建为联建。1992年止,共拆除旧房71户120间,在旧基地上新建房屋6幢,有三楼房屋110间、二楼房屋154间。并投资20万元,改建全村大小道路为水泥路,共计6米宽、600米长。规划实施后,村民住宅整齐、美观,节约耕地15亩,是萧山南片稻区村庄建设的楷模。1992年,犁头金村被评为浙江省土地管理先进单位。
1985年起,犁头金村没有出现违反计划生育现象,计划生育各项指标符合率均达100%,被评为萧山区计划生育模范村。
1988年,由城南乡人民政府投资47万元,犁头金村投资6万元及无偿捐土地5亩,新建小学教学楼两幢。有学生360余名,来自附近10个村庄。1992年,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现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达100%。
1989年,建立村养老合作基金会。60岁以上老人每月享受养老金20元。建有村级合作医疗室1个,村民就医可报销50%。1992年开始,村民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另外,村民安装自来水,饮用开水、安装触电保安器等都给予免费装置和供应。1991年全村有95%的户建造节水型卫生户厕,成为萧山区第一个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村。卫生户厕装有三格式化粪池,杀菌力达96%。户厕普及后,村里不再有露天粪坑,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和省、市及全国各地50多批领导专家先后到村参观、考察。1992年,初级卫生保健现场会在犁头金村召开。
多年来,犁头金村没有出现赌博、盗窃等刑事案件和违法现象,一些琐小民事纠纷能及时进行处理。1990、199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杭州市治保调解先进单位。
犁头金村党支部自1984年起每年被评为萧山区先进党支部,1990年起连续被评为杭州市先进党支部。1988年起,犁头金村被中共萧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村;1990年起被命名为标兵村;1992年被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杭州10家奔小康村之一。村党支部书记、杭州丰和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连根自1988年起每年被中共萧山市委评为优秀党员,并被选为杭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萧山市第九、十次党代会代表。
婚育新风
犁头金村抓计划生育工作立足于结合实际,加强宣传。村里重点抓了“五个一”,即健全一个宣传网络;配备一支高素质计生骨干队伍;规范一个宣传阵地;完善一套宣传制度;确定一个有亮点的特色宣传教育点。为此,村里制作了计生宣传牌,设置咨询室,办起人口学校,发放计生宣传品,利用露天电影、广播等普及计生知识。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得“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的婚育新风渐渐家喻户晓。
与此同时,村里的计生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育龄妇女提供各种免费的医疗服务,他们还将村里的180多名外来育龄妇女纳入服务管理范围,实行同等管理、同等服务。
针对村里外来流动人口增多的现象,犁头金村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联合村里的企业和出租房房东,共同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几年来,这个村没有出现一例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情况。同时,村里还完善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办法,目前共有168户村民签订了村民自治合同,签订率达100%%。如今,新型婚育观念在犁头金村越来越流行。
发展策略
犁头金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人大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乐平稳定发展和谐和提高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现代化工业经济强村目标,把“工业强村、农业稳村,着力构建旅游业趋型”作为工作方略,以开展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把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力、号召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服务经济建设本领作为工作重点,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奋向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强市、名城、胜地建设作出贡献。
犁头金村紧紧围绕“农业稳村、生态立村、企业强村、旅游活村、科教兴村”的发展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突出项目建设为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村经济社会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几年来,共争取项目129个,完成了通村公路改扩建、电网改造、人畜饮水、招商引资等项目建设;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注重农民增收问题。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畜牧业发展为重台戏、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犁头金村生猪存栏19292头、大牲畜存栏12720头、推广杂交猪15000头,畜牧业产值5870万元。犁头金村优质西瓜种植面积达2500亩,预计产量7500吨。
犁头金村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在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蚕桑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培育和扶持茶叶、柑橘属、竹笋、板栗、杨梅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畜牧业,利用五里亭水库的丰富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犁头金村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各类农业中介组织和农村致富能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