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县出现于北宋: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市为临安府,仁和升赤。
历史沿革
古代
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即宋恭帝德二年),元军攻占临安府,设两浙都督府,不久改为安抚司。次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至元十五年,又改为杭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一年,自扬州市迁江淮行省治于杭州,次年改称江浙行省,杭州为省治始此。杭州路治钱塘、仁和县,辖钱塘、仁和、余杭区、富阳区、临安、新城、於潜、昌化镇8县和海宁州(由原盐官县改建)。
明朱元璋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攻占杭州市,十一月改杭州路为杭州府。同年十二月置浙江省等处行中书省,治杭州府。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浙江行中书省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明于省、府之间设道,杭州府隶浙江布政司杭严道。杭州府治钱塘、仁和,辖钱塘、仁和、余杭、富阳、临安、於潜、新城、昌化、海宁市(洪武二年降海宁州为县)9县。
近代
民国元年(1912)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直属浙江省,并为省会所在地。自此,仁和地名消失。
现代
对照杭州政区地图,钱塘县包括上城区(除南部沿江部分)、西湖区、拱墅区(两塘河以西部分)、余杭区的良渚镇(两塘河以西部分)、瓶窑镇(老镇区及以东部分)、五常街道,以及富阳区受降镇东北部、东洲街道东部;仁和县包括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两塘河以东部分)、上城区(沿江一线)、余杭区的临平街道、东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桥街道、崇贤街道、乔司街道、运河镇、塘栖镇(除大运河以北部分地区)、乔司站、良渚镇(两塘河以东部分),以及海宁市许村镇西南部部分地区,钱塘仁和两县县城同在杭州城内。余杭县包括现余杭区余杭街道、仓前镇、闲林街道、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中泰乡、瓶窑镇(老镇区以西部分),余杭县县城在余杭镇。
2001年8月,在撤乡并镇中,将原云会、獐山、东塘三乡合并改称仁和镇。
参考资料
仁和县.国学迷.2024-09-04
仁和县.国学大师.2024-09-04
杭州古代的仁和县与钱塘县.个人图书馆.2024-09-04
仁和镇 (浙江省杭州市仁和镇)简介.仁和城事.2021-06-18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地名介绍.博雅地名网.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