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波桥是位于江西省铅山县湖坊镇的陈坊河上的一座石墩梁桥,全长60余米,拥有六墩五孔。该桥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由僧澄波募捐兴建,因此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年)进行了重建。桥面上建有长廊,宽4米,两侧有板壁,顶部盖瓦,东西桥头均建有砖石门屋。澄波桥是铅山史料记载最早的桥梁之一,于2000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简介
澄波桥在江西省铅山县湖坊镇的陈坊河上,距县城河 40公里。是铅山史料记载最早的桥梁之一。该桥也是江西省目前公布保护最完好、最古老的桥梁之一,对研究我国桥梁史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省文物保护单位。
桥名由来
桥梁结构独特,并有木构长泰顺廊桥屋。唐贞观四年( 630)僧澄波募捐兴建,故名。清同治五年( 1866)群从募捐重建。
古桥结构
澄波桥系石墩梁桥,六墩五孔。全长 60余米。以石材砌筑桥墩,为尖墩,又称之为“分水金钢墙”。形状似舟,尖端逆流,以利避水,减轻水对桥墩的冲击力。所谓“锐前杀后”,“锐其前,厮杀暴涛,水不能怒,自是无患。”此桥梁结构独特:麻石(花岗石)砌筑的桥墩高约 4米,石桥墩之上,又纵横堆叠七层方条木,再在此状如国家体育场(俗称“喜鹊窝”)构架之上,架设巨大原木制作的梁。
桥面铺木板,其上建长廊,通道 4米,两侧做有板壁,顶部全部盖瓦,挡风避雨。在桥墩部位的上方廊道两旁,加建单层木构房屋,廊内相向设店,成为买卖集墟。东西桥头均建有砖石门屋,青石素作门框楣。两门额分别镌刻“河清海晏,风静浪恬”,相传为澄波和尚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