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仓乡位于中国临沂市临沭县,拥有丰富的自然和历史资源。朱仓乡位于临县东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水资源丰富,拥有圆岭洞、上石河、盘西等小型、小型水库12座,塘坝102处。名胜古迹包括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演武庙、银杏树、玉水泉等。主产小麦、花生、番薯、玉米,年产粮2.54万吨,油料0.98万吨。近年来,大力实施“金山”,“银水”,“绿茶”,“蟠桃”工程,推动农业发展。北靠莒南县,南邻江苏省,S225省道、沭赣公路横穿东西,交通十分方便。乡政府西朱仓,乡政府驻地有13个村委会,乡行政事业单位17个,企业7个,县以上行政企事业单位10个,居民10141人。

行政区划

朱仓乡下辖苍盛农村社区、湖子后村、东埠村、刘庄村、上石河村、英里村、关河村、前穆村、后穆疃村、姚官庄村、西朱仓东村、月庄村、东盘村、西盘村、丁庄村、凤阳村、水官新村、岔河村、东朱仓村、湖子前村、东石河村、圆岭洞村等22个行政村,共44个自然村。

人口

有1.35万户,4.7万人。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彝族等。

自然地理

地形以冠山、演武山、玉山、望海楼等山脉为主,有湖子河、穆疃河、燕泉河等河流穿流而过。

属低山丘陵地区,土质较好,适宜耕作。传统农作物以小麦、玉蜀黍属、花生、番薯为主。耕地面积63746亩,自流灌溉面积7000亩、林地面积19530亩。有白云石花岗石等矿产和优质矿泉水。花岗石资源可供开发百年以上。

经济

乡办企业3家,个体私企业45家,集体企业30家,个体工商户375户,有石材加工、茶叶加工、淀粉加工、食品、刺绣、柳编等特色加工个体私营业。柳制品出口美国、西欧、日本等地。

农业

主要有蟠桃、绿茶、板栗种植和开发,蟠桃、板栗等果品年产1776吨。全乡蟠桃面积达1500亩,茶叶面积3500亩,冠山春茶闻名苏北鲁南。玉泉瓜脯远销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地。饲养业以猪、牛、羊、兔、鸡等传统养殖为主,近年来,貂、貉等特色养殖发展迅速。现已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村6个,养殖大户480户,畜牧业总产值2920万元。

政策

全乡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长远规划为:“三个片一条链”,即:朱仓驻地小城镇建设、东盘民营经济园区、沭赣路与327国道交界处“金三角”地带开发建设,带动以沭赣路为主线的经济发展长廊。乡驻地的小城镇建设已形成三纵四横格局,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01年达到2万。

交通

沭赣公路、三二七国道、朱莒公路、朱韩公路、盘班公路通此,可达县城、莒南县赣榆区等地。距连云港市50公里,日照石臼港60公里,临沂飞机场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旅游景点

朱仓乡地处山区,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景点众多,境域西部属省级苍马山风景名胜区冠山风景带。以冠山为中心,周边演武山、凤凰山、圣水山、玉山与之对望,奇石怪出,谷幽涧深。冠山仙人洞是苍马山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该洞有上、下两洞,垂直相距仅3米。下洞游人信步可入,中有天然石块。民国五年(1916年)《临沂县志》称,其洞“容积不逾方丈,而中有天然之石榻、石椅,滑而光泽,若人常坐卧焉。”下洞左侧有一险径,人作“蜘蛛行”,方可爬过“老虎嘴”,到达上洞。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续修临沂县志》载:“上洞有石乳,滴滴不绝。入其中,苍山诸峰奔赴眼底,攒蹙累积青翠,弥望关河,渺入云际,令人作出世想。”冠山仙人洞又称凤山朝阳洞。传说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徐庶和名将张辽曾在此修炼。该洞口朝东北,清晨在洞前能观赏日出美景,又称朝阳洞。

仙人洞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米处有演武山。两山间的山梁之东有平地,亩许方圆,名演武场。相传隋末瓦岗军名将罗成曾在此操练士兵。演武场南坡崖下建有长春观,主殿称“三清阁”。该观建于何朝已失考,民国年间仍存有古碑,碑文字迹模糊难辨,唯落款处有“罗成二次建功”字样。“文革”期间,长春观遗存遭毁,古碑亦不见。民国五年(1916年)《临沂县志》载:“三清阁”有银杏二株,大十余围,其一株有桑寄生其中,围二尺许。”银杏一株在观院内,一株在观门外。观外一株1950年被人砍伐,后在根部又长出一棵幼树。观内古树高17.5米,树干周围长7.7米,五人合抱。民国五年(1916年)《临沂县志》载:“阁西有大晋八年碑云:‘树为徐则,尹喜所植’”。对徐、尹二人来历归宿没有说明。历代来此游览者均感怀不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