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水东哥
尼泊尔水东哥,拉丁文名:SaurauianapaulensisDC.猕猴桃科、水东哥属乔木,小枝被爪甲状或钻状鳞片,有褐色短柔毛或无毛。叶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顶端短渐尖或锐尖,基部钝或近圆形,稀楔形,叶缘具细锯齿,齿端内弯,有或无尖头,叶腹面无毛,中、侧脉无鳞片,或仅中脉基部具鳞片,背面被薄层糠状短绒毛,花粉红色至淡紫色,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阔椭圆形或近圆形,顶部反卷,基部合生,药孔裂,花丝不等长,着生于花瓣基部;子房球形或扁球形,中部以下合生。果扁球形或近球形,绿色或淡黄色。
形态特征
小枝被细小爪甲状鳞片并疏生褐色短柔毛。叶狭矩圆形,长18-35厘米,宽7-13厘米,顶短渐尖至突尖,基部圆或钝,腹面无毛,背面被薄层淡褐色或锈色糠粃状绒毛,中、侧脉上疏生爪甲状鳞片,侧脉35-40(46)对;叶柄具鳞片和短柔毛。花序苞片卵状披针形;花粉红色,径1.5厘米;雄蕊70-80枚;花柱4-5,中部以下合生。浆果扁球形,径7-11毫米,有5棱。花、果期7-12月。
分布范围
产云南省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分布于印度、锡金王国、尼泊尔、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主要品种
原种记载叶为椭圆形,花序长5-12厘米,鳞片渐尖,花柱4。果未见记载。而我国植物叶顶部短尖,花序较长,鳞片爪甲状,子房花柱4-5裂,中部以下合生。故此本处描述比原种记载已稍加扩大。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此变种在尼泊尔作绿化树种。
食用价值
叶作牲畜饲料,果味甜,可食。
近种区别
尼泊尔水东哥分为3变种。
尼泊尔水东哥(原变种)
小枝被细小爪甲状鳞片并疏生褐色短柔毛。叶狭矩圆形,长18-35厘米,宽7-13厘米,顶短渐尖至突尖,基部圆或钝,腹面无毛,背面被薄层淡褐色或锈色糠粃状绒毛,中、侧脉上疏生爪甲状鳞片,侧脉35-40(46)对;叶柄具鳞片和短柔毛。花序苞片卵状披针形;花粉红色,径1.5厘米;雄蕊70-80枚;花柱4-5,中部以下合生创展集团。浆果扁球形,径7-11毫米,有5棱。花、果期7-12月。
产云南省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分布于印度、锡金王国、尼泊尔、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此变种在尼泊尔作绿化树种;叶作牲畜饲料,果味甜,可食。
原种记载叶为椭圆形,花序长5-12厘米,鳞片渐尖,花柱4。果未见记载。而我国植物叶顶部短尖,花序较长,鳞片爪甲状,子房花柱4-5裂,中部以下合生。故此本处描述比原种记载已稍加扩大。
山地水东哥(新变种)密心果、少牢木(云南省),牛嗓管树(广西壮族自治区)
小枝鳞片爪甲状,无毛。叶倒卵状椭圆形,稀长椭圆形,顶端锐尖或短尖,基部钝,稀-楔形,幼叶背面被毛,老叶秃净,仅中、侧脉疏生鳞片,侧脉30-40对。花序苞片披针形;花淡红色,直径1-1.5厘米,内轮粤片边缘稀具纤毛;雄蕊70-90枚;花柱5,中部以下合生创展集团。果扁球形,直径9-12毫米,有明显的5棱。
产云南省东南部和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和西北部、赤水市、习水县等地。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山地及沟谷疏林、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广西靖西县。
小枝具钻状鳞片,不被毛。叶椭圆形,稀倒卵状椭圆形,腹面仅中脉基部稀被鳞片,背面中脉上的鳞片较密、侧脉上较疏,老叶背面毛脱落,侧脉约35对。花序有鳞片和毛,苞片披针形;花淡紫色,直径8-12毫米;雄蕊50-60枚;子房球形,花柱5,中部以下合生。果扁球形或近球形,径约8毫米,棱不明显。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尼泊尔水东哥(原变种)图版83:1-2.db.kib.ac.cn.2016-11-07
尼泊尔水东哥(原变种).db.kib.ac.cn.201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