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那镇位于织金县西北部,东邻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乡,南接板桥镇,西靠中寨镇,北与金龙乡相邻。以那镇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时期,当时属于高桥长官司,是仡佬族拉家的居住地,因此得名依拉家。1992年1月,以那镇从原区划中建立。截至2018年末,以那镇共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个,以及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以那镇是金北地区重要的商业重镇和商品集散地,拥有汉、苗、布依族、彝等11个民族,平均海拔1450米。

历史沿革

元代时期,属高桥长官司,仡佬族拉家居住地,故名依拉家。

明代时期,属陇胯则溪,为彝族所辖九底十八嘎之一的野那架,彝语称“以那嘎”,意即水深山间平地,后改为以那架。

清代时期,属大定府。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划归平远州。

民国初期,属北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复兴厂镇,属十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设复兴镇。

1950年1月,为第六区。

1952年2月,为第九区。

1955年5月,名以那架镇。

1958年9月,设以那公社。

1984年2月,改以那区。

1992年1月,撤区建以那镇。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以那镇地处织金县西北部,东与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乡毗邻,南连板桥镇,西与中寨镇接壤,北接金龙苗族彝族布依族乡,行政区域面积8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以那镇境内地形大部为山区丘陵,地势崎岖不平,属典型的溶洞,最高点海拔1760米,最低点海拔1250米,平均海拔1450米。

自然资源

以那镇境内地下矿藏有煤炭、铁、重晶石高岭土等。其中优质无烟煤现探明储量1.5亿吨。耕地面积23073亩。

行政区划

2011年年末,以那镇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以那、松林、化泥、化合、银松、金塔县、茶林、莲花、凉山彝族自治州、五星、砂田、松树坪、三合、林家寨、光星、木兴、大寨子乡、龙兴、箐口;下设18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以那镇辖10个社区、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以那社区。

人口

2011年末,以那镇总人口42656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6人。

截至2018年末,以那镇户籍人口为47382人。

经济

综述

2018年,以那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农业

以那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以那镇生产玉米2.1万吨,水稻0.8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白菜种植面积6800亩,辣椒种植面积3200亩。

以那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以那镇生猪饲养量2.4万头,牛饲养量2600头,家禽饲养量10万羽。

工业

2011年,以那镇有石材工艺开发厂1家,年产值1200万元;砖厂1家,纱厂2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以那镇有中心校1所,村小学18所,初中1所,在校生5000多人,专任教师200多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以那镇有远程教育基本活动室8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8个,各类实用人才50多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以那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室12个,农家书屋15个,藏书10万多册。

2011年末,以那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4620户,入户率14.7%。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实现全覆盖。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以那镇有邮政所1个。移动营业厅1个,电信营业厅1个,移动业务代办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1800户,移动电话用户6400户,宽带接入用户260户。

交通

以那镇有307省道横穿全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以那镇因历史上原属彝族管理九底十八嘎之一的野那架引申而得名。

据文献记载:以那原属当地古夷族治理管辖之地,以那架即所辖九底十八嘎之一的野那架而来。又说:此地原为当地仡佬族拉家居之地盘,地名即称依拉家,以那架由‘依拉家’经历史变迁而来。

文物古迹

以那镇境内有方家坟古墓群、水西果拢底古战场遗址;曾建有万寿宫江南第一大佛等八大庙宇及雕、塔、牌坊、拱桥等历史文物古迹(现存有川祖庙、三观殿、龙王庙、黑石庙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