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水禽是在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出土的一种文物,其形态多样,既有站立姿势也有直立姿势。这些水禽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体型逐渐缩小,最大型的是天鹅,其次是鹤,最小的是凫雁。所有的水禽头都面向象征性河流的中心。

形态特征

青铜水禽分为站姿和立姿两种,站姿水禽脚下都有踏板,爪指与踏板塑成一体。这些水禽按区域大小分组摆放,排列整齐,水禽体态由大变小,体形最大的天鹅排列在最西端,其次为青铜鹤,之后是体形较小的青铜凫雁,所有水禽头部均朝向象征性的河道中央。

文物价值

青铜水禽在秦代考古中属于首次发现,对研究秦始皇帝陵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些水禽共出土46件,主要分布在陪葬坑I区和III区,其中包括青铜天鹅、青铜鹤及青铜凫雁三种类型。其中,青铜天鹅数量最多,共有20件,其次是青铜鹤,有6件,而青铜凫雁则有20件。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水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有些甚至无法修复。此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水禽表面出现了锈蚀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出土时青铜水禽上还残留着白色的彩绘痕迹,这表明当时的工匠们在制作完成后还会为其添加色彩。

参考资料

水禽出“水”活灵活现——秦始皇帝陵陪葬青铜水禽集中展出.百家号.2024-10-31

看见文物|秦始皇陵中青铜水禽的未解之谜.光明网.2024-10-31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青铜水禽组团“出场”.三秦网.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