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在顾渚山下虎头岩后,海拔250米,面积1.2万平方米,为三个60米x80米梯级状平面,出土唐朝石础、瓦当、屋脊及荼具。此处为石英砂岩山地,东临太湖,气候湿润,多云雾,土层肥厚,以出产紫笋茶著名。唐大历五年(770年)设贡茶院,为有史可稽的中国历史上首座茶叶加工工场。摩崖题记分别位于顾渚山北侧的悬臼、射和东侧的顾山,多为唐宋以来官吏和文人题名记事。

简介

顾渚贡茶院位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侧的虎头岩。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它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有史可稽的中国历史上首座茶叶加工工场。产于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茶,是唐代贡茶。唐大历五年,始贡五百串;至会昌中(841-846年),岁贡增至一万八千四百斤。制作贡茶时,由“刺史主之,观察使总之”。据宋嘉泰《吴兴志》引《统记》载:“长兴有贡茶院,在虎头岩后,曰顾渚。石斫射而左悬臼,或耕为园,或伐为炭,惟官山独深秀。归于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自大历五年至贞元十六年于此造茶,急程递进,取清明节到京”。又说:“袁高、于、李吉甫各有述。至贞元十七年(801年),刺吏李词以院宇隘陋,造寺一所,移武康吉禅额置焉,以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两行置茶碓,又焙百余所,工匠千余人,引顾渚泉亘其间,烹蒸涤濯皆用之,非此水不能制也”。到了元代,贡茶院改为磨茶院,院址移至水口。如今,顾渚贡茶院虽废,但院址遗迹依然可辨。现其旁立碑,以告后人。2006年05月25日,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

顾渚山摩崖题记今存主要有唐开元四年(839年)湖州刺史杨汉公题名、南宋绍兴七年(1138年)龙图阁学士汪藻题名、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韩允寅题名、唐会昌三年(843年)湖州刺史袁高题名、唐贞元八年(792年)湖州军事刺史于题名、唐大中五年(851年)湖州刺史杜牧题名等。顾渚山特产紫笋茶,在唐朝被列为贡品,闻名于世,专设贡茶院。地方官袁高、杜牧、颜真卿等名流都曾亲自督办贡茶,留下许多题记。顾渚山题刻和贡茶院遗址是研究茶种植业、制茶业和茶文化的珍贵史料。题名者又多为当时书法大家,因此具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