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是河南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创建于1923年。物理学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学院介绍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创建于1923年。学院拥有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光电子技术及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量子芯片与精密探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红外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等学校电磁波特征信息探测重点学科开放等平台。《现代物理学进展》为国家级双语课,《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学院拥有《量子力学》、《电子技术基础》、《普通物理专题》等省级精品课、双语课程8门。拥有河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教学团队1个,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
物理学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拥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物理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物理学科教学论、电子与通信工程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011年新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专业)、功能材料专业(教育部2012年专业目录特设专业)等5个专业招收本科生。物理学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名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河南省卓越工程师培育试点专业。目前在站博士后6人、在校博士生24名、硕士生225名、本科生1849名。2015年物理学专业继续招收部分本硕连读学生。
学院现有职工141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45人,博士、留学归国人员54人,博士生导师13人,省特聘教授3人,校特聘教授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国家级、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10人,河南省杰出人才、杰出青年基金、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学院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拥有价值达3500万元的仪器设备,专业图书资料820余种。
学院学风浓厚,研究生录取率稳定在50%以上,先后向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中科院等单位输送了大量硕士研究生。学生创新能力强,近三年来,参加国际、全国、全省各项比赛获特等奖、一、二等奖120多项,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青睐,一次性就业率连年都在95%以上,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中有1人入选中科院院士,6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6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或成为省级特聘教授,大批毕业生成为中学特级教师、企业家等优秀人才。
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0项,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级以上奖励46项。每年在SCI/EI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英、德、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协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关系。
专业介绍
物理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该专业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专业、河南省名牌专业,是我校的优势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光学工程一级硕士点。2012年开始招收部分本硕连读学生。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科研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中等学校物理学教学,和其他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近代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技术基础、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计算机软件基础、物理教学论、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技能基本训练、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课程。授予理学学士,颁发物理学教师资格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非师范,四年制本科)
该专业有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生将系统掌握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在电子学、信息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高等数学、基础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及实验、数字电路及实验、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设计、高频电路与实验、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技术设计等课程。该专业学生将在电路设计、通讯与信息应用技术方面具有特长。授予工学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机工程学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由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微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电磁场等构成的专业基础课,以及由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代控制理论、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等构成的专业课。授予工学学士。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原“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2011年新增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专业)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数理基础知识扎实,熟悉光电信息技术、现代通信光电子学、光通讯原理与器件、工程光学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初步训练,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将成长为在光学、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以及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研究生深造的后备力量;成长为在光通讯技术、光电子器件加工与制造、光电检测设备与仪器、光电信息处理等产业领域具有研发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本专业相关光电子技术及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已与省内多家光电器件与设备制造企业实现了联合共建。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开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固体物理、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光通讯原理与实验、光纤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微电子学制造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等课程。授予工学学士。
功能材料(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功能材料专业为2012年教育部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特设的专业。本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为本专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数理基础知识扎实,熟练掌握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与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受到严格的基础实验与初步科学研究实验的训练,掌握功能材料研究的基本实验技能,毕业后能在功能材料(如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等)的制备、分析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研、生产、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开设普通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功能材料学、材料物理、陶瓷功能材料、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分析方法、高分子材料、学科综合实验、材料研究型实验等课程。授予工学学士。
参考资料
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专业介绍.河南师范大学招生网.201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