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
至元(1264年—1294年)是中国元朝第1代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的年号,取《周易风水》“至哉坤元”之意。从1264年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到1294年忽必烈驾崩,一共使用了三十一年。由于忽必烈主要使用这个年号,因此他又被称为“至元大帝”。
在位皇帝
当忽必烈听到蒙哥汗的死讯时,为了争夺汗位,急于北返。这时,南宋权相贾似道慑于蒙古军的威力,暗中派人乞和。忽必烈答应了议和条件,撤兵北归。忽必烈先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开平(多伦西北)作了一番部署,然后一反传统的选汗形式,于1260年三月在开平宣布自己即大汗位(孛儿只斤·忽必烈)。同年四月,孛儿只斤·蒙哥幼弟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也在和林即大汗位。忽必烈凭借着汉族地主阶级和一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1264年终于击败了阿里不哥,夺得了最高统治权。
忽必烈深知,在当时情况下,必须先坐稳中原的皇位,才能保持住蒙古大汗的地位。他改变了蒙古传统的选汗制度,采取汉人预立皇太子的办法,确定帝位继承人,并于1264年建都燕京,改年号为至元。又依照中原的传统,采用《周易风水》“大哉乾元”的说法,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朝。
元朝开国后,一切政治制度和国家机关组织大半都沿袭辽、金的旧章。1272年又在燕京旧城的东北筑新城,建设宫殿衙署。命名首都为大都。此后,元朝的政治重心就完全移到中原来了。
年号纪年
“至元”是 孛儿只斤·忽必烈孛儿只斤·忽必烈的年号,共使用31年。
1260年忽必烈自立为孛儿只斤·蒙哥,与其弟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争位,并建年号为“中统”。此为蒙古政权建元之始。中统五年(1264年)七月,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地位稳固,遂于八月十六日下诏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诏曰:
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莫如实惠。朕以菲德,获承庆基,内难未,外兵未,夫岂一日,于今五年。赖天地之矜,暨祖宗之垂裕,凡我同气,会于上都。虽此日之小康,敢朕心之少肆。比者星芒示儆,雨泽常,皆阙政之所繇,顾斯民之何罪。宣布惟新之令,溥施在宥之仁。据不鲁花、忽察、秃满、阿里察、脱火思辈,构祸我家,照依太祖皇帝扎撒正典刑讫。可大赦天下,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于戏!否往泰来,续亨嘉之会;鼎新革故,正资辅弼之良。咨尔臣民,体予至意。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二十二日,孛儿只斤·忽必烈驾崩于大都紫檀殿,随后其孙铁穆耳继位,是为元成宗铁穆耳。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成宗下诏改明年为元贞元年。
大事记
至元元年
八月,蒙古入都于燕,改元至元。
九月,南宋建宁府教授谢枋得得以试题涉及贾似道政事,被。贾似道推行经界推排法,史称“江南地尺,寸都有税”。
十月,赵昀(1204 --1264)驾崩,太子赵禥即位,是为宋度宗。
蒙古用廉希宪议,罢诸侯世守之制,蒙古开国以来向用此制,至此始废。
至元二年
1265年,南宋度宗(赵)咸淳元年
四月,南宋加贾似道太师,封张浚。蒙古定制,以蒙古族充各路达鲁花赤,汉族充总管,回族充同知。
至元三年
1266年,南宋咸淳二年
蒙古诏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访司及部府幕官之长均用蒙古、色目人。
蒙古南安王遣将袭破宋开州(今四川开县)。
至元四年
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
南宋收复开州。
蒙古敕修曲阜孔庙。筑大都宫城。
蒙古都元帅阿术攻掠南宋襄阳市以南地,俘五万。
至元五年
1268年,南宋咸淳四年
南宋罢浙西诸州公田庄,募民自耕,减租十分之三。
蒙古禁民间兵器。蒙古置御史台。
南宋襄阳守军攻诸寨,蒙古军败退。
至元六年
1269年,南宋咸淳五年
蒙古定朝仪。八思巴作蒙古新字成,加号“大宝法王”。
南宋曹之格《宝晋斋法帖》刻成于无为。
至元七年
1270年,南宋咸淳六年
南宋贾似道欺君误国,朝政浊乱。
蒙古军势日盛,边事危急。
至元八年
1271年,南宋咸淳七年
此年,南宋范文虎以水军援襄阳市,败退。范广由海道攻胶州,以牵制蒙古对襄阳之攻势,败北被擒。
十一月,蒙古主用刘秉忠议,取《周易风水》“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元朝(按国号加“大”字,始于元朝,以前各朝的“大”字,均系臣下或属国所加尊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