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孟孝琚

孟孝琚

孟孝琚,原名孟广宗,是一位汉代边疆少年。他在十二岁时开始学习韩诗,同时也通晓孝经二卷,广泛涉猎群书。后来,他改名为孟,并先聘“蜀郡何彦珍女”为妻。然而,这位女子不幸夭折于武阳。孟孝琚的父亲的下属官员为了纪念死者,安慰亲属,刻制了一块碑文,并将其送给孟孝琚,以便归葬朱提朱。从这块碑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边疆少年非常用心学习中原文化,钻研典籍,同时也透露出当时婚、丧习俗。此外,碑文四周所刻的虎、龙、龟纹,也反映了汉代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石刻艺术水平。

正文

他先聘“蜀郡何彦珍女”,未娶夭亡于武阳。其父的下属官员刻此碑送孝琚归葬朱提朱茔,以纪念死者,安慰亲属。由此可见当时的边疆少年是如何用心学习中原文化,钻研典籍,也透露出当时婚、丧习俗。从碑四周所刻的龙、虎、龟纹,可以窥见汉代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石刻艺术水平。

与此人有关的,现存孟孝琚碑,上端断残,下端完整,左有龙纹,右有虎纹,下有龟纹。残碑高1.33米,宽96厘米,碑文共15行,每行残存21字,(按上下文意推测,每行上缺7字),隶书。由于碑文残缺,仅有“丙申”、“十月癸卯于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等字样,给确定建碑时间带来困难。学者们考证,各抒己见,聚讼纷纭,主要有西汉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永元八年(公元96年)、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等六说。前后相差竟达230年之久。据原碑的官刻、字体、文风来考查,以永寿2至3年立碑较为可信。

此碑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从内容上看,它主要记述孟孝琚的生平,从书法上看,碑文系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画瘦劲古朴。它的发现,不仅打破了“北方南圆”的陋说,而且可以探索“汉隶与今隶递嬗痕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