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水藤(学名:Calamus formosanus )是丛生、攀爬植物,属于棕榈科省藤属下的一个种。台湾水藤为台湾特有种植物,在台湾全岛都有分布,生长于海拔300-2500米的森林中。但相关研究资料不甚齐全,林务局将其列为稀有植物。与黄藤同为省藤属植物。它的种加词“formosanus”意为“台湾的”。

形态特征

台湾水藤为攀援藤本,丛生,高达35米或更长,带鞘茎粗4厘米,裸茎粗约2.5厘米,节间长20-25厘米。叶羽状全裂,羽片部分长2米,顶端纤鞭长1.5米;羽片在叶轴每侧达19片,在成龄叶上整齐排列,在幼龄叶上不整齐,披针形,钻状渐尖,长30-40厘米,宽3-5厘米,两面无刺,边缘被刚毛;叶轴上面及边缘有刺,上部叶轴背面具爪状刺;大刺之间散生较小的刺。花序粗壮,圆锥形,雄的比雌的分枝细;雄花序的分枝花序多达8个,为管状佛焰苞所衬托,具稀疏的爪状刺;雌花序二回分枝;其一、二级佛焰苞为管状,顶端稍扩大、一侧延伸为急尖的尖头,具爪状刺;小佛焰苞漏斗形;小穗状花序长约1.7厘米.果被梗状;果实椭圆形,长约16毫米,直径12毫米,具明显的喙,鳞片14-17纵列,中央有沟槽。种子长圆形,长13毫米,直径7毫米,表面具洼穴,种脊面具深的合点孔穴,胚乳周围浅嚼烂状,中央部分均匀,胚基生。花果期不详。

本种过去一直被误认为是黄藤属的黄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 (Hance) Becc. 但二者是不同属的种:通过前者较少而较大的羽片,管状佛焰苞,椭圆形的果实、较少的鳞片(14-17纵裂),胚乳浅嚼烂状(中央部分均匀)而与后者的羽片较多而较小,舟状佛焰苞、果实球形,鳞片较多(18-20纵列)、胚乳深嚼烂状而有明显区别。 本种未见标本,仅根据原文献摘译。根据原描述,本种的果实特征与五脉刚毛省藤相似,而叶鞘及叶的形态却与Beccari描述的台湾省藤相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