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夫娜·克鲁普斯卡娅(外文名:Nadezhda Konstantinovna Krupskaya,本国语言名:Надежда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на Крупская,简称:克鲁普斯卡娅,1869年2月26日~1939年2月27日),女,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苏联杰出的教育家、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妻子和亲密战友,克鲁普斯卡娅是苏联公共教育体系的奠基人之一和苏联新式教育主要任务的制定者,被誉为“苏联第一夫人”。

1887年,克鲁普斯卡娅以优异的成绩从圣彼得堡市的奥波连斯卡娅公爵夫人私立女子中学毕业。1890年,她作为高等女校的一名在校生,加入了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891年至1896年间,克鲁普斯卡娅在圣彼得堡周日夜校任教,并从事共产主义宣传工作。1898年,她加入了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1901年,克鲁普斯卡娅移居德国,成为了《火星》报的秘书,1905年,克鲁普斯卡娅与列宁一起回到了俄罗斯,担任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书记。

1917年4月,克鲁普斯卡娅同列宁一起回到俄国,协助列宁同志进行发动十月革命的筹备工作。同年,她撰写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正式出版。1921年,克鲁普斯卡娅任成立的国家学术委员会主席,直接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制订、编写工作和有关学校创建工作。1924年,她被任命为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31年2月1日,她当选苏联科学院荣誉院士。1937年,克鲁普斯卡娅当选为第1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9年2月27日早晨6时15分,克鲁普斯卡娅与世长辞,享年70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69年2月26日,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出生在圣彼得堡市的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1887年,克鲁普斯卡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荣获了1枚纯金奖牌,俗称学霸奖)从圣彼得堡市的奥波连斯卡娅公爵夫人私立女子中学毕业。1889年,克鲁普斯卡娅进入圣彼得堡市的别斯图热夫训练班学习,但她在这里只读了一年书。1890年,她作为高等女校的一名在校生,加入了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891年至1896年间,克鲁普斯卡娅在圣彼得堡周日夜校任教,并从事共产主义宣传工作。

与列宁相识

1894年,克鲁普斯卡娅认识了马克思主义者弗拉基米尔·乌利亚诺夫(后来的列宁同志)。1895年,她加入了列宁创建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次年,克鲁普斯卡娅被俄罗斯帝国当局逮捕,并在7个月后被判决流放乌法省,最终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舒申斯科耶村,1898年俄历7月10日(公历7月22日),克鲁普斯卡娅与列宁在流放地结为连理。同年,她加入了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

1901年,克鲁普斯卡娅移居德国,成为了《火星》报的秘书。她参与了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在伦敦的党代会的筹备和举办工作。1905年,克鲁普斯卡娅与列宁一起回到了俄罗斯,担任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书记。1905—1907年革命失败后,克鲁普斯卡娅再次被沙皇政府流放,克鲁普斯卡娅在巴黎附近隆格瑞莫的党校教过书。她作为列宁的秘书协助后者与俄国党组织建立联系,积极参加布尔什维克党报的工作。1912年,克鲁普斯卡娅再次被任命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秘书。1913年9月,她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和党的工作者波罗宁会议,被选为大会秘书,并作了财政情况报告。1914年8月,布尔什维克决定召开党的例行代表大会,克鲁普斯卡娅作为中央委员会的秘书,就召开代表大会一事同地方委员会进行了广泛的通信。

十月革命后

1917年4月,克鲁普斯卡娅同列宁一起回到俄罗斯,协助列宁同志进行发动十月革命的筹备工作。她长期负责无产阶级青年运动的组织工作,创建了社会主义劳动青年同盟、共青团和少先队。同年,她撰写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正式出版,这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专著,得到了列宁的高度评价。1919年,克鲁普斯卡娅作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一员乘坐火车到访彼尔姆。次年,克鲁普斯卡娅成为了教育人民委员会政治和教育总委员会的主席;1921年,克鲁普斯卡娅任成立的国家学术委员会主席,直接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制订、编写工作和有关学校创建工作。1924年,她被任命为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27年,克鲁普斯卡娅被任命为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次年,她陪同玛利亚·伊利尼奇娜·乌里扬诺娃(列宁的妹妹)再次造访彼尔姆。1929年,克鲁普斯卡娅被任命为苏联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会副人民委员。1931年2月1日,她当选苏联科学院荣誉院士。1937年,克鲁普斯卡娅当选为第1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逝世

1939年2月26日夜里,克鲁普斯卡娅的病情恶化。2月27日早晨6时15分,克鲁普斯卡娅与世长辞,享年70岁。2月28日,出版了带有致哀黑框的报纸。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及苏联人民委员会向全国通告了克鲁普斯卡娅逝世的消息。

主要成就

克鲁普斯卡娅是苏联公共教育体系的奠基人之一和苏联新式教育主要任务的制定者,她认为:“中学不应该仅仅是育人的地方,它还应该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中坚阵地。”

克鲁普斯卡娅作为作者,撰写了许多著作,这些著作涉及到列宁同志的个人生活、共产主义教育、布尔什维克党党史以及儿童教育学。她还是苏联许多博物馆得以对外开放的首倡者,这其中就包括奔萨州的别林斯基国立博物馆和国立列尔蒙托夫档案博物馆。

克鲁普斯卡娅是前苏联少先队的组织者,号召“通过少年先锋队组织活动,广泛地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立志:长大后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她主张学校与少先队有分工、有配合,强调少先队工作要注意发展队员有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鼓励所有男女儿童都应参加少先队组织,不得采取关门主义态度,不得把少先队变成少数儿童的特权机构。

克鲁普斯卡娅是校外教育活动的积极倡导者。她说:“校外工作的意义极为重大,因为这种工作对正确地教育儿童很有帮助,它可以给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此,应该“尽一切力量来巩固儿童技术站,组织他们参观各个企业和电站……文化宫里应该辟出一个工作室,让儿童在那里做他们想做的东西”。

教育思想

(1)论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目的。克鲁普斯卡娅强调,不仅要把学校办成读书的学校,还必须办成劳动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这是社会主义学校的特点,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能“改造整个社会”的新一代,而不是像资本主义教育那样,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享乐和统治的人”。这是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的最根本区别。

(2)论集体主义教育。克鲁普斯卡娅认为,集体主义教育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她说:“资产阶级力图把儿童培养成个人主义者,我们却努力把我国的儿童培养成集体主义者。”个人主义者把“我”置于一切之上,他们与群众对立起;而集体主义却将自己置于群众之中,视自己为集体的一部分力量。在谈到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与发展个性之间的关系时,她明确指出:“儿童的个性只有在集体当中才能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集体不会消灭儿童的个性,但能影响教育的性质和教育的内容。”关于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施问题,她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要求学校、团、队组织互相配合,一致对青少年实施集体主义教育,并提出了在幼儿园就开始实施集体主义教育等主张。

(3)论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在《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一书中,她详细阐述了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改造旧社会强有力的工具,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她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少爷和游手好闲的人,学校应该教给儿童生活和劳动的本领。要让儿童从小参加一定的劳动,受系统的劳动教育,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最好是参加集体劳动(贯彻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克鲁普斯卡娅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综合技术教育和劳动教学或劳动教育都看作是改造旧社会、增加社会生产和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她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主要地看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把综合技术教育、劳动教育或劳动教学,看作实施这项原则的一些重要措施。综合技术教育则在于使教育和生产劳动以及它们的结合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克鲁普斯卡娅还在科学地分析了生产和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正确地论述了普通教育、综合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普通教育应该包含综合技术教育,综合技术教育乃是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的职业教育必须在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克鲁普斯卡娅要求学校实施系统的劳动教育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1936年她提出了一个从一年级到十年级的劳动教育设想:一二年级的劳动以游戏和自我服务为主;三四年级的劳动具有生产劳动的性质;五至七年级的学生应进入实习工厂劳动;八至十年级的学生则与成人一起在工厂(或农场)劳动,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综合技术教育配合进行。在她看来,实施综合技术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它不仅使学生了解现代技术原理,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将来这些人易于适应各部门的劳动,成为“生产部门真正的主人”,进而增进劳动效益,加速工业化的进程。

(4)论学前教育、少先队教育和校外教育。克鲁普斯卡娅关注学前教育工作,将其视作国家的事业,视作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并进行了苏联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扩展学前教育机关网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幼儿园规程》《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等文件。

主要作品

收录展示部分

亲属关系

死亡推测

1939年2月27日早晨6时15分,克鲁普斯卡娅与世长辞。尽管疾病的诊断结果已经公布——肠血栓,因此又引起腹膜炎,但怀疑官方对死因说法的流言在国内慢慢传开。有的说,好像在她生日那天,有人拿来了约瑟夫·斯大林送的大蛋糕。尝了蛋糕后,她突然感剧痛得失去知觉。在《反对派简报》中登载了已被逐出国的托洛茨基对克鲁普斯卡娅死亡的反应:“我们并不想怪罪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夫娜没有决心同波拿巴主义的官僚制度公开断绝关系……责任感在极大程度上是克鲁普斯卡娅固有的品德。她有足够的胆量,但缺乏思想勇气。我们怀着深深的悲痛,为她——列宁的忠实伴侣、无可指责的革命家和最可悲的一位历史人物送行。”

一些研究人员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些推测,说克鲁普斯卡娅准备报复,为此选择了计划于1939年3月10日开幕的苏共十八大作为讲台。据说被大规模镇压所激怒的克鲁普斯卡娅准备在会上发言,揭露约瑟夫·斯大林的罪行。据安·格·克拉夫琴科(她是克鲁普斯卡娅在教育人民委员部里的亲密同事,早在革命前就认识她了)回忆,克鲁普斯卡娅很想出席代表大会并很想讲一讲斯大林制度对革命成果产生的致命影响。但是,有一次她忧郁地说,即便她去参加代表大会,她也不发言。“如果我无意中谈到了那些丑事,他们就会把我赶下台。因为有一次就是这样做的。”克鲁普斯卡娅说的是她在党的十六大上的发言。

据某些人推断,正是惧怕在十八大会议上克鲁普斯卡娅可能作揭露性发言,约瑟夫·斯大林才下达了除掉这位倔强的列宁遗孀的密令。克鲁普斯卡娅也感到自己处境不安全。她被强迫搬出了高尔克村。虽然没有让她从克里姆林宫的住宅搬出去,但即使留在克里姆林宫的住宅里,她也不像原来那样心里踏实。恐惧感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克里姆林宫也不例外。当时阿尔汉格尔斯科耶有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休养所,许多著名革命家都到那里度假。克鲁普斯卡娅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也经常去那里,在老朋友中间她感到休息得很好。2月23日,星期六,她在俄罗斯人民委员会里几乎忙碌了一整天,傍晚时分才回到家里。这是她的生命中最后一个工作日。在阿尔汉格尔斯科耶她过了一夜。从早晨开始,客人们就陆陆续续到来,他们已决定在休息日庆祝克鲁普斯卡娅生辰这富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很快,从莫斯科来的客人都走了。近黄昏时,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夫娜感到不舒服,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由于疼痛很厉害她不时失去知觉。

由于她是突然病倒的,所以就有了她是被害死的流言。除了关于有毒蛋糕的说法以外,还流传一种说法——约瑟夫·斯大林送来了在内务人民委员部毒品实验室经过特殊加工的新鲜麝香草莓。令人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这两种说法既没有被证实也没有被驳倒。

后世纪念

1939年病逝后,克鲁普斯卡娅的骨灰盒被砌入莫斯科红场的克里姆林宫宫墙中,以供后人瞻仰。在俄罗斯至今很多的城市、厂矿、街道、学校还是以她的名字命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还以克鲁普斯卡娅的名义建立了国际奖金。

人物评价

克鲁普斯卡娅光辉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她的教育活动是与她的革命活动、政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忠实地执行了革命导师列宁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并创造性地进行了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论证了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目的,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运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来改造当时的旧学校,变读书学校为劳动学校,这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是十分必要的,在反对旧学校闭门读书、呆读死记的陋习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进步。另外,她系统阐述了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对综合技术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对学前教育、少先队教育、校外教育等重大问题都有论及,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克鲁普斯卡娅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所做出的不朽贡献永载历史史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评)

克鲁普斯卡娅的形象在俄罗斯人心中还是光彩夺目的,人民尊敬她,爱戴她。

克鲁普斯卡娅工作认真严谨,对人对己要求严格。这些特点同独特的同情心、沉默寡言但极其温柔的性格在她身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一名女布尔什维克)

参考资料

列宁背后的女人:与斯大林唱反调,又被迫" 认错".网易手机网.2023-11-16

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夫娜·克鲁普斯卡娅 Nadezhda Konstantinovna Krupskaya.豆瓣.2025-04-01

斯大林“谋杀”了列宁的遗孀克鲁普斯卡娅?. 人民网-文史频道.2025-04-01

克鲁普斯卡娅的秘书生涯.首都师范大学.2025-04-01

克鲁普斯卡娅论综合技术教育.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025-04-01

列宁回忆录.豆瓣读书.2025-04-01

论列宁.豆瓣读书.2025-04-01

列宁是怎样写作学习的.豆瓣读书.2025-04-01

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豆瓣读书.2025-04-01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писателей о В. И. Ленине.豆瓣读书.2025-04-01

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上卷).豆瓣读书.2025-04-01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豆瓣读书.2025-04-01

回忆列宁.豆瓣.2025-04-01

学习列宁的工作方法.豆瓣.2025-04-01

传闻中的列宁夫人也许没那么完美.凤凰网.2025-04-01

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上卷)/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