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体育运动学校是1987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榆林地区青少年业余体校(1974.9--1987.7)基础上成立的一所中等体育专业学校。2012年加挂“榆林市奥林匹克九年制学校”牌子,属义务教育体育学校。学校位于榆阳区建榆路与榆阳路交汇处西北角,占地面积104亩,建筑面积近12000㎡。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在1970年之前,榆林地区没有专门的区级体育行政机构,全区体育工作先后由专署文教科、专署第二办公室、地区文教局(文体科)兼管。
1951年榆林地区第一届田径运动会、1956年榆林地区男子篮球运动会、1958年榆林地区第一届全民运动会相继召开,促使榆林地区业余训练工作开始起步。但在五十年代初,榆林市地区无一所业余体校。各县为了参加地区比赛,根据比赛项目采取临时集训的方式,即运动会举行什么项目的比赛,就临时进行什么项目的训练,比赛结束后,训练队自然解散。1956年,榆林县办起了我区第一所业余体校,开始了我区业余体校办学模式的探索。
1971年,榆林地区体育运动委员会正式成立,特别在“全国青少年业余体校工作座谈会”后,全区业余训练工作才逐步走向正轨。当时,靖边县、定边县、米脂县、吴堡县、绥德县等县先后成立业余体校,并以不同形式开展初级业余训练。但地区仍然没有业余体校,每年只是根据比赛需要向各县抽调人员进行临时集训,比赛结束后,队员仍然回到各县。到1974年,由于当时我区女子篮球运动成绩较好,省体委交给地体委“要抓好一个重点女子篮球班”的任务(按省三队的水平要求),地区体委才有了成立业余体校的打算,并与地区文教局协商,决定成立地区业余体校。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小学五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中等专业学校一至三年级8个教学班;开设田径、摔跤、举重、跆拳道、赛艇、皮划艇、射击、柔道、射箭、男子篮球、游泳11个训练项目。学校现有正式在册职工5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0人。
办学成果
近年来,教职员工先后8人受到省部级奖励,36人次受到市厅级奖励,4人被评为市级"一五二人才",4人被评为市级"突出贡献拔尖人才",4人被评为榆林市"劳动模范"。建校以来,先后为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680多人。其中57人进入国家集训队,他们在国际、国内大赛中争金夺银,成绩突出,为国家和三秦父老争得了荣誉。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在1988年、1996年、2000年被陕西省体育局评为"全省先进体育运动学校";2000--2004年连续5年在省体育局组织的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综合评估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受到奖励;1997年、2001年两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2005年、2009年连续两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1年九月女子链球项目被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命名为"国家田径单项奥运会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在2002年、2006年和2010年举行的陕西省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运动会上,以我校为主力军的"榆林市体育代表团"分别夺得金牌总数第三、第二和第三的好成绩,为我市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连续三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参加省运会突出贡献单位"。从1995年至2011年,学校党组织连续7次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型党组织"和"红旗党组织"称号。2019年9月,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组织架构
榆林体育运动学校为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于榆林市体育局。行政设校长1人,副校长3人,下设办公室、教务科、训练科、学生科、科研科、总务科、保卫科和就业指导中心8个行政部门,设工会和团委两个群众组织。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1人,下设教工支部、学生支部和业余党校3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