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起源于原成都理工大学二系,于1959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矿物岩石分析”本科专业。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已形成了材料、化学、化工融合的高新材化类学科群、拥有博士、硕士、学士3级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院。现设有教学科研单位4个:基础化学教学部、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工程与技术系;实验单位3个:基础化学实验室、材料与化学化工综合实验室和四川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是以材料、化学化工、生物工程学等高科技学科群为特色的学院。学院起源于原成都理工大学二系,于1959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矿物岩石分析”本科专业。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已形成了材料、化学、化工融合的先进材化类学科群、拥有博士、硕士、学士3级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院。现设有教学科研单位4个:基础化学教学部、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工程与技术系;实验单位3个:基础化学实验室、材料与化学化工综合实验室和四川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为“地球科学”双一流学科的支撑单位;拥有四川省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矿产资源化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攀西铋选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共建)、硫酸盐型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共建);拥有"应用化学"、“材料学”2个四川省重点学科;矿物材料学、矿产资源化学、金属矿产与金属材料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类专业硕士招生领域
本科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药工程
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具有岩矿分析与岩矿鉴定甲级资质。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由留学归国人员、中青年博士和学术上有建树的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23人,副教授或相当职称30人,讲师或相当职称4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率达86.6%。教师队伍中,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
机构
学院现设党政管理机构3个、教学机构5个、实验机构2个、科研机构3个。设有党委、纪委、分工会(教代会)、分团委(研究生会、学生会)等党群组织。2007年学院在编教职工101名,在校研究生209名、本科生1500余名。
历史沿革
学院在近50年的历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学院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育是学院的主业,教学工作始终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本科教育是学院的主体和基础,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院永恒的主题这一办学理念。依托学科优势,以科研促成果,以成果出人才,以人才促教育,以教育促品牌,实现了教学水平、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数千名高级专门人才。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是由原应用化学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等单位合并扩建而成的以高科技学科群为特征的新型二级学院。现有教学单位5个:基础化学教学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化工与制药系,应用化学系与生物工程系;教学实验室2个:材料与化学化工综合实验室,四川省基础化学实验示范中心;科研机构3个:金刚石薄膜实验室,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与盐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
科研成果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十年来,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4项;2003年以来科研经费逐年呈上升趋势,2006年达418.9万元;2004-2006年,发表学术论文266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出版专著5部,编写教材4部,编写出版的《现代化学基础》为教育部首批100部“面向21世纪教材”之一,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在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位居全校前列;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为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