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发现的中国花耳科四新种之一,隶属异担子菌亚纲花耳目,发现于中国太白县。主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等模式标本保存于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名称
中文名 太白山假花耳
拉丁名 Dacryopinax taibaishanensis
定名人 Liu et Fan
形态描述
担子果散生至群生;黄色、橙黄色;硬胶质;盘状,直径0.6-1.5cm,边缘波状,不育面被有白色绒毛,具纵皱褶和一柄状基部。子实层生于盘的内侧,平滑或稍具皱褶。菌丝具隔,薄壁,光滑或粗糙,具锁状联合。远子实层面无特化菌丝,圆柱状,稍厚壁,交织排列。原担子近棒状,基部具锁状联合, 75-105×6-7.5μm,成熟后叉状。双核化侧丝菌丝状,基部具锁状联合。担孢子圆柱状,稍弯曲,近薄壁至稍厚壁,具小尖,20-35×7-10 μm,(3-)5-7(-15)隔。以椭圆形分生孢子萌发。
鉴别特征
本种曾被归于Femsjonia属,但后经研究者观察发现,本种担子果由薄壁菌丝所构成,而Femsjonia属的定义为担子果均由厚壁菌丝所构成。由此可见,本种不应被归入Femsjonia中。研究者最终根据标本担子果的形态特征——盘状,不孕面被有白色绒毛以及远子实面无特化的菌丝而将其归入Dacryopinax中并定为新种。
本新种以盘状、边缘波状的担子果、具锁状联合以及呈稍弯曲柱状的、多隔且大的孢子区别于该属其他所有已知种。
生长分布
生态环境 生干朽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