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琼村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辖行政村。位于贡日嘎布曲西侧,距离下察隅镇政府约2.5公里。沙琼村服饰和银饰制作已经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
历史沿革
1971年以前,沙琼村村民住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半山腰上,基本接近于原始社会的生活,但僜人很习惯,同时也很满足。
1971年开始,在政府劝说下,僜人经过三次搬迁来到了海拔1千多米的沙琼村。
行政区划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辖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于贡日嘎布曲西侧,距离下察隅镇政府约2.5公里,坐落在群山环绕的台地间。属亚热带气候,居住地海拔约1700米,终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自然资源
山上森林资源和林下资源丰富。有林芝市、雪莲花、川贝母、冬虫夏草等野生中药材。
人口民族
僜人居住村,由于人口极少,属国家尚未识定的民族。
2011年6月,全村共60户279人。
2017年12月,全村有69户276人。
经济
以农牧业为主,半农半牧,饲养牛、羊、鸡等牲畜和鸟纲,种植玉米、水稻和各种果树。
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7600多元。
近2011年6月前,每户人家平均月收入约4000多元。
社会
基础设施
止2011年6月,沙琼村户户通电、通路、通水、通广播、通电视,家家都已经住进安居工程新房
2012年9月,沙琼村的村庄建设工程开始面向外界招标。
2004年到2015年,林芝市发改委累计投资几百余万元,给沙琼村每户村民搭建民用住房,铺设饮水管道,硬化路面;成功帮助沙琼村引进了杨属、桂花、罗汉松、栀子、大花美人蕉等名贵植被。林芝市旅游部门还投资250余万元,对沙琼村房屋面进行了木条装修,帮助村子铺上了石板路,新修教室、进村大门和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
2017年05月,沙琼村旅游公共厕所维修项目验收。
2018年5月,沙琼村正在实施小康村房屋建设工程。
教育
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村有10多名大学生在拉萨市及内地读书。
2011年6月,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
2013年,沙琼村有一名大学生。
止2017年5月,沙琼村小学生上学到下察隅镇中心小学,初中生上学到察隅县中学。学生享有西藏自治区的15年义务教育免费“三包”政策。
医疗卫生
2011年,家庭医疗帐户建户率达100%。
止2017年5月,沙琼村农牧民享受农村医疗保险待遇。
2017年6月25日,下察隅镇干部和镇卫生院医生到沙琼村,为僜人孤寡老人治疗、清理身体卫生。
其他
止2017年5月,沙琼村农牧民按规定享受农村养老保险、边境补助、生态林补贴、农业直补等政策。
文化
特产美食
沙琼村的餐桌上除了自家酿的鸡爪谷酒,还有香喷喷的鸡肉手抓饭。
综述
僜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无文字,以刻木、结绳记事为主。妇女一般戴一对银质长耳鼓,头戴护颈,颈项挂串珠或银饰,穿筒裙。男子头盘黑帕,戴银耳环。
建有僜人文化博物馆,沙琼村服饰和银饰制作已经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
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边疆行》栏目组到沙琼村采访僜人服饰制作,其间僜人婆婆还为记者唱僜人山歌。
沙琼村的本娅是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僜人服饰的唯一传承人。至
旅游
景点
沙琼村郁郁葱葱的芭蕉林是高原难得一见的景观。
代表人物
1、阿鲁松
概况:阿鲁松曾是三代世袭的僜人杜希布林部落首领,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选举他为沙琼村第一届村委会主任(至2011年仍在任),在僜人群众中威望很高。他能熟练运用僜人语、藏语和汉语。
故事一:改变僜人杀牛比富的陋习
1999年新年第一天,阿鲁松杀了26头牛、50头猪、70只鸡,邀请上千名亲朋好友一起分享。从此再也没有僜人敢杀牛比富。
故事二:僜人告别“部落时代”
阿鲁松宣布:他将不把部落首领让位给儿子,他成为我国僜人最后的部落首领,标志着僜人告别“部落时代”。
故事三:允许阿鲁松带刀上飞机
上世纪80年代,阿鲁松作为僜人代表到北京参加会议,因随身带着传统长刀,登机前他被拦下。“为了尊重僜人的民俗习惯,民航等多部门协调,最终允许他带刀上了飞机。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历史记忆图片
随着祖国的发展和繁荣,东部省份援藏工作的持续,沙琼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在此留下历史的记忆图片。
参考资料
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沙琼村地名介绍.官网.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