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苦旅》是由刘永炬所著的一本经济学类型的书籍。
基本介绍
是什么阻挡了中国企业的品牌成长?本书作者具有深厚的品牌理论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从现在市场上存在的各种品牌误区入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其中导致大家认识偏差的根源,并相应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些事实对提升中国营销人的品牌理念和操作手法,有着深远的意义。现阶段是中国企业塑造自身品牌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企业还是各品牌专家学者或是各路媒体,都对如何塑造品牌这个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政府对此也是格外重视,并把提高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视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际化的关键步骤。然而,我们发现,很多人其实对品牌的理解十分肤浅和片面,以为做一个广告,请一个形象代言人,把自己搞得全国知名就是塑造品牌了;还有的认为树立企业文化,提高售后服务就是品牌;而实际上,品牌不是一次营销行为就能做起来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本书作者具有深厚的品牌理论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从现在市场上存在的各种品牌误区入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其中导致大家认识偏差的根源,并相应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出版,必将提升中国营销人的品牌理念和操作手法,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 - 刘永炬 中国科技协会注册高级管理咨询顾问中国广告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方圆润智营销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多所著名大学MBA、EMBA、CEO班特聘教授中国市场总监、中国营销总监、国际职业经理IPM等职业认证特聘讲师多家著名咨询机构的咨询顾问指导、多家市场研究机构的营销顾问督导多家4A广告公司的市场顾问、多家经济媒体的顾问中国某些企业的年度营销咨询顾问多家著名培训机构、咨询机构签约讲师曾出版《实战在中国》、《销售部》、《市场部》、《渠道》、《推广》等20余部营销实战图书
书摘 十多年的磨砺让我们明白了营销的道理我们看了很多从美国引进的营销书籍,说到产品阶段的营销,那就是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怎么做,例如产品要导入市场,如何通过渠道、推广来达到目标。但实际上,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发展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不是就用几年的时间完成的,国外的理论从产品营销转到 4P营销,再到4C营销……足足发展了50年。美国的这些营销书籍,不同的市场阶段有不同的理论,可翻译的人不懂呀,反正全拿来介绍给中国企业,结果中国很多营销人是什么都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接受得过于泛滥了,他不知道不同的书里讲的是不同阶段的事情。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的这个机会点上,很多人并不明白我们正处于导人和成长阶段。这种机会其实是对所有企业敞开的。有些企业在这个阶段获得了成功,并不是因为他当时意识到市场机会了,而是在没意识到的情况下碰了运气。怎么说呢?比如在成长阶段,消费者的选择只有两种,一种是以产品的价格做选择,那么多产品我选择谁呀?谁便宜选择谁。第二种是以产品的知名度做选择,谁的品牌知名度大选谁,并不是它的品牌一定好,而是因为它的知名度大。所以在这个阶段就有低价和打广告这两种做法。时势造英雄 现在有很多大的品牌在20世纪90年代真可谓是一夜走红。早期行业里的大企业都不做品牌认知,很多老板认为反正市场有需求,我直接销售就可以了。后来有些人光做销售卖不动了,卖得好的都是渠道做得好的,他的渠道把需求全填满了,一下子赚了好多钱;而做得不好的,他填不下去,所以他受罪。受罪怎么办?惟一的办法就是做广告。正好那时消费者选的就是品牌认知度高的,他一做广告,市场一下子全都是他的了。 20世纪90年代做大的企业,应该说80%是蒙的,就是成名了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机会确实成就了很多本来不可能成为老大的企业,最后倒成为老大了。成为老大之后,如何保住老大的位置,并把自身的品牌植根于消费者心中,就是这些企业面临的问题。他们现在总认为自己是老大了,喜欢找一些国外的咨询公司帮忙,结果市场仍然被一些更小的企业超越,品牌整天都在半生不死之间徘徊。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根本就没有搞懂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