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J·布尔斯廷(Daniel J. Boorstin,1914年10月1日-2004年2月28日)是美国历史学家、博物学家和前国会图书馆馆长。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历史学家,著有多部关于美国和世界历史的作品。1975年,他被任命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第12任馆长,并一直服务到1987年。他在图书馆中心的创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布尔斯廷曾是共产党成员,但后来放弃了这一立场,成为政治保守派和共识历史学的重要代表。他认为意识形态、宣传和政治理论是外来的,与美国无关。他的著作常与理查德·霍夫斯塔特、路易斯·哈茨和克林顿·罗斯特等历史学家联系在一起,是“共识学派”的支持者,强调美国人民的团结,淡化阶级和社会冲突。布尔斯廷特别赞扬发明家和企业家是美国成功故事的核心。他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学者,对美国国会图书馆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于2004年因肺炎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去世。
人物生平
1914年出生在美国南部的亚特兰大,2004年2月28日因肺炎在华盛顿去世。
他一生中出版过20多本着作,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是两套三部曲——《美国人》三部曲和人类文明史三部曲。
他是俄罗斯犹太移民的后代,父亲是一个律师,在一次为一个犹太工厂主辩护时,得罪了当地的反犹主义者,全家被迫离开佐治亚州,迁移到北方的俄克拉何马州,他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1940年,他回到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子承父业当上了一名律师。他的第一本书就叫作《神秘的法学》。
1944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一个教职,从此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学术生涯。
1958年,《美国人》的第一卷《殖民之历程》出版,后面的两卷《建国之历程》和《民主之历程》分别于1965年和1973年出版。这三部曲以150万字的篇幅,全景式的展现了美国从殖民地一直到当代的400年间的历史发展,引起了轰动。布尔斯廷也因此确定了美国史专家的学术地位。这套三部曲获得很多奖项,最后一本《民主历程》还夺得了1973年普利策奖最佳历史学著作。
1938年短暂参加过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后来因对斯大林主义和苏德战争达成互不侵犯条约的失望,而退出了该小组。
1953年,他因这段经历受到了众议院非美委员会质询,他作出了妥协,提供了该小组其他参加者的名单。这件事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受争议的事件,60年代末美国学生运动高涨时,他的课因此受到抵制,他本人也遭到学生的冲击,为此他不得不离开了已经执教25年的芝加哥大学,前往史密森博物馆担任馆长。
1975年福特总统提名他担任国会图书馆第12任馆长,他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作出了重大贡献。
主要作品
美国历史三部曲——《美国人》,以及世界历史三部曲——《发现者》、《创造者》和《探索者》
《创造者》是美国著名文学派史家丹尼尔·J·布尔斯廷的又一部力作,是其《发现者》的姐妹篇。
《创造者》重现了三千多年的文化艺术成就,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创造我们璀璨文化遗产的杰出人物,丰富了人类世界的哲学、戏剧、文学、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等。创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金字塔的建造到佛罗伦萨大教堂优雅圆顶的设计,从但丁·阿利吉耶里的《神曲》到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从酒神节的古朴仪式到现代芭蕾的优美舞姿,以及从人类向外部世界的挑战到创造自我和对内心荒野的探索,作者以其特有的典雅而富有魅力的笔触,深入而全面地探讨了人类的创造这一博大精深的主题。
《创造者》堪称一部史诗性巨著,它本身就最生动地展示了"创造"这一主题。
人物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布尔斯廷有早期清教徒的特点,生活态度严肃保守,不喜欢打领带,而喜欢戴领结。他也是一个十分勤奋的学者,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写作。以至在审议他担任国会图书馆馆长的听证会上,好几个参议员要求他如果担任这个职务,就不能把精力放在写作上。他最后只答应不在工作时间写作,其他时间——周末、每个工作日的晚上和清晨——依然笔耕不缀。
在国会图书馆工作期间,布尔斯廷得以写下他的煌煌巨著人类文明史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1983年出版的专注于科技与地理领域的《发现者:人类发现世界与自我的历史》。其后,又在1992年出版了专注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创造者:富于想象力的巨人们的历史》。以及1995年出版的专注与哲学文化领域的《探索者:人类不懈理解世界的故事》。
1987年,布尔斯廷主动辞去了国会图书馆的工作,过上了退休生活。在1995年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探索者》的结尾,他这样写道:“身处两个永恒——逝去的往昔和未知的将来——之间,我们从未停止追寻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方向感。”这句话也是他的一生的最好写照。
人物评价
布尔斯廷一生中出版过20多本著作,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是两套三部曲——《美国人》三部曲和人类文明史三部曲。
丹尼尔·J·布尔斯廷在哈佛大学完成英国历史和文学的本科学业后,他获得了罗德奖学金的资助,前往牛津大学攻读法律,并通过了英国律师考试,成为了少数可以在英国高等法庭出庭辩护的美国人之一。
参考资料
创造者.豆瓣读书.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