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印刷,也称为静电复印术,是一种干式影印技术,其过程不涉及液体化学物质。这项技术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查斯特·卡尔逊(Chester Carlson)基于匈牙利物理学家帕尔·塞伦尼的研究基础上发明的。卡尔逊于1938年发明了静电复印技术,并在1942年10月06日成功申请了美国专利。

发展过程

自1938年查斯特·卡尔逊发明静电复印技术以来,这项技术已经历了80多年的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复印机(模拟式、数字式)、激光打印机和普通纸传真机中。从1959年9月美国施乐公司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落地式办公用XEROX914型全自动复印机至今,复印机本身由模拟式转化为数字式;使黑白复印机变成双色、多色及全彩色复印;使单功能复印变成多功能复印。

历史

1938年10月

卡尔逊取得发明静电复印机的专利

1939年

卡尔逊成功地制造了一台复印装置模型

1959年9月

美国施乐公司制成了世界第一台落地式办公用Xerox914型全自动复印机

1965年

日本理光公司研制成功的用硫化镉作为光导材料(New Process,简称为NP法)

日本小西六公司与奥西公司研制成功将氧化锌做成的光导体

1970年到1972年

IBM使用了把涂在铅箔上的有机光导体做成长带状并绕在鼓内

1970-1980年期间

日本理光公司生产出液体显影体系的复印机

日本佳能开发出发新的光导体

1980年以后

由模拟式静电复印机向数字式复印机转化

1985年以后

日本佳能、东芝理光柯尼卡美国施乐利盟等相继成功研制出数字彩色复印机

应用

复印机工作原理

模拟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曝光、扫描将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通过光学系统直接投射到已被充电的硒鼓上产生静电潜像,再经过显影、转印、定影等步骤,完成复印过程。早期的光导电体为单层,兼具电荷的生成与输送功能;现今已发展出机能性的多层结构,使得电荷储存和传递的功能更为完善。

而数字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CCD(CCD传感器对通过曝光、扫描产生的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进行光电转换,然后将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图像数码信号输入到激光调制器,调制后的激光束对被充电的感光鼓进行扫描,在感光鼓上产生静电潜像,图像处理装置(存储器)对诸如图像模式、放大、图像重叠等作数码处理后,再经过显影、转印、定影等步骤,完成整个复印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