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祖恺(1907—1930),字瑞梅,化名董超,建德大洋人。1922年8月考入浙江省立第九师范学校。
人物简介
童祖恺,浙江建德人。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中国国民党左派建德县党部成立,任监察委员,负责全县农运工作。并参与成立了建德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1927年9月,任中共建德县委第一书记。1928年1月16日,童祖恺等人在建德大洋召开农民协会会员大会,宣布实行减租减息,打倒土豪劣绅等决定。因人告密,19日被捕,后因证据不足,被保释。出狱后避走上海,继续从事党的工作。1930年5月9日,参加组织和领导建德农民暴动,为暴动领导人之一,担任政治委员,并兼大洋大队政治委员,负责大洋地区暴动。由于地主告密,7月20日在桐庐被捕。27日上午,被枪杀于建德梅城南门码头。
人物生平
1922年8月,考入浙江省立第九师范学校。1925年初,受马列主义的教育,思想有了新的飞跃。“五”惨案消息传到建德后,他积极参加演讲、查抄日货、罢工、罢市、罢课等活动。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任国民党建德县党部监察委员,领导全县农民运动。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他仍在建德县大洋一带坚持地下斗争,发展一批党员,创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真理。同年9月,成立中共建德县委,任书记。1928年1月,被捕,囚禁杭州“浙江陆军监狱”,因身份未暴露,12月26日,被具保释放,仍任中共建德县委书记,并负责邻县的考察、督促工作。自撰《浙西现状报告》报党中央,对浙西革命工作提出了积极的建议。1929年,党组织调他到上海工作。1930年5月,回建德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暴动,任暴动政治部主任兼大洋大队政治委员。暴动失败,反动政府悬赏五百大洋缉拿他。同年7月19日,在桐庐县迎春旅馆不幸被捕。7月27日,在建德县梅城慷慨就义。
人物特写
1925年2月,在共产党员唐公宪、进步教师竹均之的引导下,童祖恺与严汝清等同学一起,陆续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上海发生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消息传到九中后,在唐公宪、竹均之等进步老师的支持下,童祖恺、严汝清等进步学生,积极响应全国学联和浙江省学联的号召,成立了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学生自治会,童祖恺、严汝清等被推选为学生会理事开展了声援活动,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仇货”检查组,在码头当众烧毁日本货。还联合商界提出了“不进日货”,“抵制美货”等口号,对抗拒检查的奸商进行处理。期间,童祖恺以学生会的名义,在学校操场上搭台演出话剧《南京路上惨案》,自己扮演主角顾正红。同时还组织同学,深入农村进行宣传。并为慰问“五卅”惨案遇难的烈士家属募筹捐款。1926年1 1月,童祖恺由俞弁群、竹均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2日,国民党左派建德县党部(筹)成立,童祖恺被选为监察委员,负责全县农运工作。1927年3月,童祖恺等人到大洋一带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宣传减租减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竹均之奉命离开建德,党的工作由童祖恺负责,童祖恺组织召开县民大会,和国民党右派、土豪劣绅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5月,国民党实行“清党”,童祖恺等人转入农村。7月到大洋,以接办建南小学为名,举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1927年9月,根据浙江省委指示,中共建德临时县委在大洋建南小学召开全县党员代表会,正式成立中共建德县委。童祖恺任书记,委员有严汝清、关汝凡、关启先、胡耀先。建德县委还负责淳安、遂安、寿昌三县的工作。同年10月,中共浙江省委派姜挺到建德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在党组织中贯彻了实行农民暴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工作方针。10月下旬,县委决定成立建德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11月19日,在大洋高庵召开了有48人参加的农民协会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了建德县农民协会。会后,各地农民协会组建了赤卫队,减租减息运动迅速在东、南、西各区农村展开,大洋、洋尾、洋溪、三都、麻车等地区数10个村庄的2000多农民参加了斗争。 1928年1月16日,县委、县农民协会在大洋童家祠堂门口广场,召开有大洋、里黄、胡店、洋尾、麻车、三河等地农民协会会员和农民1000余人参加的誓师大会,会上,童祖恺作了演讲。大会宣布了“团结战斗,打倒土豪劣绅,继续实行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年关的猪捐、酒捐),反对封建迷信,提倡节约过年”的决定,并当即在大街上张贴布告,举行游行示威,大洋镇大地主谢樟照见此声势,惊恐万状,慌忙派人进城向县政府报告“大洋共产党要起事了。”县长周煌诚立即电告省防军要求派人来大洋镇守。1月19日,反动军警100多人,到大洋、洋尾镇压农民运动。同日,童祖恺被捕。1月22日转到杭州浙江陆军监狱,半年后转入反省院。当局终因查不到确实证据,于12月26日允许具保释放。童祖恺出狱回到建德后,重新担负县委领导之职。由于童祖恺坚持斗争,又引起敌人的严密注意。党组织考虑他的安全,决定让他暂去上海立达学园,以教书为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7月16日写成《浙西现状报告》,向中央汇报了浙西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及农民革命情绪等。由于频繁的革命活动引起敌人的注意,9日,党组织决定让他去上海。 1930年5月9日,童祖恺奉命回到建德,参加和领导了建德农民暴动。7月6日晚,率领暴动队员攻打大洋公安分局,缴获全部武器。7月7日,炮打敌人汽艇,打退了从兰溪来的敌人。7月8日下午,县保安队一个连分三路围攻大洋,童祖恺和童润蕉坚持到最后才撤退。7月10日,童祖恺组织郭村农民暴动失利,他和姚鹤庭等人转分水经桐庐欲去上海,因人告密,7月19日在桐庐被捕。受审时,童祖恺坚贞不屈。1930年7月27日上午,童祖恺被枪杀于梅城南门码头。
烈士纪念馆
青山有幸埋忠骨,历史功勋树碑丰。在中共建德市(县)委建立85周年的纪念之年,为讴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传承仁人志士的奉献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我市完成了对童祖恺童润蕉烈士纪念馆的改造提升。3月24日,经过改造提升后的童祖恺童润蕉烈士纪念馆隆重开馆,童祖恺童润蕉烈士铜像同时揭幕,中共建德革命史料展厅一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