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飞燕(英语:Super typhoon Jebi;台湾地区译名:燕子;国际编号:1821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5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aymay)是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第21个被命名的风暴。“飞燕”一名来源于韩国,名称意义即燕子。
该系统于2018年8月28日9时许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稍后亦被国家气象中心认定为热带风暴,8月29日14时许被中央气象台升格为台风,8月30日17时许被中央气象台升格为超强台风,8月31日被各机构认定达到巅峰强度,并于9月4日12时前后在日本四国德岛县附近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5m/s),成为近25年以来登陆日本的最强台风,之后又于当日13时前后在日本本州岛兵库县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仍有14级(45m/s) ,最终于9月5日早晨在日本海北部变性为温带气旋并于当日8时被国家气象中心停止编号。
截至2018年9月6日,飞燕共造成中国7人死亡,日本11人死亡,600余人受伤,累计经济损失约34亿美元。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其中“飞燕”是韩国提供的10个名字之一,名称意义即燕子。
发展过程
2018年8月25日1时15分许,一个热带扰动在马绍尔群岛附近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4W。当日15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认定为低压区。
8月26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8月27日4时30分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提升为“MEDIUM”,并表示初时该系统组织松散,但随后其低层环流中心逐渐巩固,呈现热带气旋之雏形。当日10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提升为“HIGH”,并同步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稍后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当日15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其正式编号25W。当日21时许,因该系统对流变得活跃,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烈风警报(GW)。
8月28日9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时日本气象厅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其国际编号1821,并将其命名为“飞燕”。随后国家气象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此时虽然“飞燕”受到干空气入侵,但其所在环境优良,海水温度达28℃,垂直风切变微弱,高空辐散良好,有利于飞燕的强度稳步上扬。
8月29日2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当日5时许,中央气象台亦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此时“飞燕”稳定地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并吸收温度达29~30℃的海水源源不绝地供应的能量,在当日下午迅速而显著增强,挡干空气并发展出“云卷风眼”,低层风眼亦显现在微波图像上。当日14时许,国家气象中心和日本气象厅先后将其升格为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8月30日2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当日5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当日8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台风。当日17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当日20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
8月31日2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五级台风。当日8时许,日本气象厅给出了55m/s(105kt)的最高十分钟平均风速评价。当日14时许,国家气象中心给出了65m/s的最高两分钟平均风速评价,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出了150kt的最高一分钟平均风速评价。此后,“飞燕”开始进行眼壁置换,其强度逐渐减弱。
9月1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四级台风。
9月2日8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此时“飞燕”完成眼壁置换并打开一个大型风眼,同时其移动到副热带高压西侧并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减弱。当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2018年第21号台风“飞燕”路径图
9月3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
9月4日8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当日12时许,“飞燕”在日本四国德岛县附近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5m/s),中心最低气压为945百帕,成为近25年以来登陆日本的最强台风。当日13时许,“飞燕”在日本本州岛兵库县神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仍有14级(45m/s),中心最低气压为945百帕。当日17时许,国家气象中心将其降格为台风。当日20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定其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当日23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FW)。
9月5日2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当日5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当日8时,中央气象台认定“飞燕”已在日本海北部转化为温带气旋并对其停止编号,稍后日本气象厅亦认定其已转化为温带气旋。
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巅峰风速由150kt上调至155kt,巅峰气压由910hPa下调至907hPa。
台风影响
中国
受“飞燕”外围环流影响,中国台湾省宜兰县海岸接连发生3起罗斯海事故,累计7人被海浪卷走而遇难。
当地时间9月4日关西国际机场观测风速曲线图
“飞燕”打破了日本53个气象站10分钟最大持续风的历史记录,以及日本100个气象站的最大阵风记录。其中,和歌山市于9月4日13时20分左右观测到了57.4m/s的最大瞬时风速,关西机场于9月4日13时30分左右观测到了52.5m/s的最大瞬时风速。伴随着大风、强降水,近、四国和东海地区沿岸潮位急速升高,大阪府、兵库县等多地均观测到潮位新高,也有部分地区发生海水倒灌现象。
受“飞燕”影响,日本国内航空企业取消超过700次国内和国际航班,关西和四国地区分别有大约160万户和9.5万户一度断电。
截至9月6日,“飞燕”共导致日本11人死亡、600余人受伤。受台风影响,一艘长89米的油轮撞上关西国际机场联络大桥,导致机场与外界的道路交通运输通路中断,约3000名旅客和2000名工作人员被迫滞留机场一夜。700余名中国游客一度滞留大阪关西国际机场。“飞燕”对日本的影响(4张)
据日本《朝日新闻》9月10日报道,受“飞燕”影响,进行完全人工养殖鲔鱼的近畿大学水产研究所一养殖场约600只金枪鱼或死亡,或被冲走。损失总额约达1亿日元(折合人民币617.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