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丝虫症之病原为 Dirofilaria immitis,为经蚊叮咬所传播之血液寄生昆虫症,可感染任何年龄之犬只,于猫身和人类上亦有发现,国外研究报告显示流浪猫罹患心丝虫症之比例为4~15%,由于猫之心脏较小,一旦罹患此病,死亡率高于犬只颇多。
简介
犬恶丝虫的中间宿主为中华按蚊、白纹伊蚊、淡色库蚊等多种蚊,犬类由于被含有感染性美国白灯蛾的蚊叮咬而遭感染。心丝虫病之成虫寄生于犬猫和人类之右心与肺动脉处,成虫会产下幼虫,(雌虫直接产生幼虫,成为微丝蚴)于血液中循环,蚊子叮咬感染心丝虫症之犬猫后即携带心丝虫之幼虫,幼虫于蚊子唾液腺蜕变成为具感染力之幼丝虫,再经由蚊子叮咬其他犬猫和人类而感染。犬猫可重复感染本病。
症状
由于成虫寄生于心脏内,造成心脏破坏,逐渐影响犬猫和人类健康,故于罹病之初犬猫无明显不适,于感染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运动不耐、咳嗽、呼吸急促,过去常被误诊为气管炎或普通心脏病。后期则出现心肺衰竭、贫血、肺水肿、腹水、黄疸、肝肾衰竭死亡。
患犬可发生慢性心内膜炎,心脏肥大及右心室扩张,严重时因静脉淤血导致腹水和肝肿大等病变。患犬表现为咳嗽,心悸亢进,脉细而弱,心内有杂音,腹围增大,呼吸困难。后期贫血增进,逐渐消瘦衰弱至死。
确诊与预防
本病需经由血液抹片下发现犬恶丝虫幼虫或心丝虫快速检验套组(Kit)来确诊。如犬猫无罹患此病,则可以下列三种方式进行预防:
口服方式:每月定期服用心丝虫预防药物,此药物除具心丝虫预防效果外,对胃肠道部分寄生昆虫亦有预防效果。
皮肤滴剂方式:每月于颈背皮肤滴预防药物(辉瑞公司 Revolution),此滴剂除预防心丝虫外,尚能预防跳蚤、耳虫、部分胃肠道寄生虫与部分真蜱目。
注射方式:犬只于6~9个月大之后施打针剂(建议一岁后),之后每年定期施打一剂。
防治措施
驱杀成虫:应用钠硫胂胺,剂量为2.2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1日两次,连用两日。静脉注射时应缓缓注入,药液不可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组织发炎及坏死。或用盐酸二氯苯胂,剂量为2.5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每隔4~5天1次,该药驱虫作用较强,毒性小。驱微丝蚴:用左,用量为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连用15天,治疗第六天后检验血液,当血液中检不出微丝蚴时,停止治疗。或用伊维菌素(商品名害获灭lvomec),用量为0.05~0.1毫克/千克体重,1次皮内注射。或用倍硫磷,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7%溶液0.2毫升,必要时间隔2周重复1~2次。还应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 (2)防止和消灭中间宿主:防止和消灭蚤、蚊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也可采用药物预防:乙胺(海群生)内服剂量6.6毫克/千克体重,在蚊、蝇活动季节应连续用药。对微丝蚴阳性犬,严禁使用乙胺嗪,必须先用药杀灭成虫和微丝蚴后,才能开始用乙胺嗪进行预防。
避免心丝虫症
犬猫于四个月大时,即可进行心丝虫之预防,文献指出犬猫于六个月龄前血液中不会出现心丝虫美国白灯蛾,故于六个月龄前进行心丝虫之预防是不需先进行检验的,超过六个月龄再进行预防则建议先检验是否感染较佳。定期给予犬猫心丝虫之预防药物,减少被蚊叮咬的机会,为本病之预防之道。
注意
心丝虫感染严重的犬使用驱虫药物时要慎重,寄生在心脏内的心丝虫死亡、脱落可能堵塞动脉管,引起更严重的后果,需慎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