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甜玉米

甜玉米

甜玉米(学名:Zea mays L. var. rugosa Bonaf)又称蔬菜玉米、水果玉米,禾本科玉蜀黍属中的一个栽培亚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全球的主要甜玉米产区有非洲、拉丁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亚洲的中国和印度、美国及墨西哥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原住民已种植甜玉米用来制作糖、点心和酿造啤酒。1836年,诺埃斯·达林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早熟甜玉米品种“达林早熟”。1971年至1980年,美国共发放甜玉米品种123个。中国大陆甜玉米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3年李竟雄、郑长庚教授从美国引进甜玉米材料后,系统研究并取得进展,1968年北京农业大学育成“北京白砂糖”品种。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等单位合作开展国家甜玉米“七五”“八五”攻关项目,育成多个甜玉米品种。进入21世纪,中国近百所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开展甜玉米育种攻关,农业部将其纳入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展示体系,制定经济和技术指标暂行标准,育种重点转向超甜玉米,品种质量显著提升。

甜玉米茎秆直立、粗壮,一般高2~2.5米,茎秆两侧生叶,叶片又长又窄,呈扁平状,花为雌雄同株异花,雄花着生于顶端呈穗状,雌花花穗腋生,顶上有紫红色的雌蕊的花柱呈软毛状下垂。其果实成熟后有绿色的外皮。甜玉米喜温暖,畏霜冻,喜光照充足,耐旱、耐涝能力较强。甜玉米繁殖主要采用播种方式,甜玉米最佳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最晚不超过7月。

甜玉米按含糖量可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3种类型。普通甜玉蜀黍属主要用来加工各种类型的罐头,也可作为青嫩玉米上市销售;超甜玉米主要作为青嫩玉米上市,并用来加工速冻玉米;加强甜玉米既可加工各类甜玉米罐头,又可作青嫩玉米食用或速冻加工。

起源与引进

起源

甜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早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原住民已种植并利用其制作糖、点心和酿造啤酒。1779年,沙利文探险队成员将甜玉米果穗带回美国,称为“印第安玉米”。1828年,索伯恩种子目录首次出现甜玉米品种。1836年,诺埃斯·达林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早熟甜玉米品种“达林早熟”;1933年,美国的Smith又育成了首个杂交甜玉米品种Golden Cross Bantan。1953年,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Laughnan博士将sh2基因引入普通甜玉米,育成超甜玉米品种。1959年,佛罗里达州育成“佛罗里达永甜”品种。此后,美国甜玉米育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夏威夷州育成“Hawaiian”优良品种,佛罗里达州育成“Jubilee”,爱达荷州的兄弟种子公司育成GS系列和SUCRO优良品种。1971年至1980年,美国共发放甜玉米品种123个。这些优良品种的应用,使美国甜玉米单产从1970年的每公顷11.37吨,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的14.09吨。

中国引进

始创阶段

中国大陆甜玉米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3年李竟雄、郑长庚教授从美国引进甜玉米材料后,系统研究并取得进展,1968年北京农业大学育成“北京白砂糖”品种。后因多方面原因中断,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重新启动。

同期,台湾凭借与美国的频繁交流及对育种的重视,超甜玉米育种成果显著,农友公司推出的华珍系列品种,因耐热性好、品质优、抗性强,在中国南方广泛推广。

起步阶段

1983年,玉米品质育种被纳入中国“六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开始重视甜玉米品种资源的征集、引进与评价利用,推动了甜玉米育种、栽培和加工的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等单位合作开展国家甜玉米“七五”“八五”攻关项目,育成多个甜玉米品种。其中,甜玉2号推广面积较大,其优良性状在当时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被广泛应用。

应用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需求增长,各育种单位积极投入甜玉米育种工作,借鉴普通玉米育种方法,选育优良自交系,育成多种普通型甜玉米品种,如上海农科院的“8701”“8914”和山西农科院的“晋甜1号”等。进入21世纪,中国近百所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开展甜玉米育种攻关,农业部将其纳入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展示体系,制定经济和技术指标暂行标准,育种重点转向超甜玉米,育成如上海农科院的“申甜1号”“申甜2号”和广州农科所的“广甜2号”“广甜3号”等品种,品种质量显著提升。

区别与种类

玉蜀黍属与普通玉米的本质差别在于,甜玉米携带影响玉米籽粒糖类代谢的一个或几个胚乳隐性突变体基因,通过这些基因改变灌浆和乳熟期胚乳中糖分的组成及性质,不同程度地减少淀粉的比例,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改变玉米籽粒的食用品质。

甜玉米按含糖量可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3种类型。普通甜玉米主要用来加工各种类型的罐头,也可作为青嫩玉米上市销售,主要品种有黄甜104、甜单1号、梅农1号、普甜8914、8701、2005、8609等;超甜玉米主要作为青嫩玉米上市,并用来加工速冻玉米,主要品种有甜玉2号、华甜01号、特甜1号、超甜3号、超甜20号、超甜43号、华珍、世珍等;加强甜玉米既可加工各类甜玉米罐头,又可作青嫩玉米食用或速冻加工,主要品种有中甜2号、甜玉4号、6号、加甜16、甜单5、7、8、9、10号等。

形态特征

甜玉米茎秆直立、粗壮,一般高2~2.5米,直径2~5厘米,节间粗度自茎基部向顶端逐渐变小。茎秆两侧生叶,叶片又长又窄,呈扁平状,长40~60厘米,宽4~8厘米,前端渐尖,叶片呈暗绿色,两面带纤毛,花为雌雄同株异花,雄花着生于顶端呈穗状,雌花花穗腋生,顶上有紫红色的雌蕊的花柱呈软毛状下垂。其果实有白色、黄色、黄白相间、纯白色四种颜色,果实成熟后有绿色的外皮。

分布地区

全球的主要甜玉米产区有非洲、拉丁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亚洲的中国和印度、美国及墨西哥。截至2014年,全世界甜玉米种植面积158.71万公顷,总产量 1471万吨。美国和中国甜玉米种植面积位列世界前2位,分别为40万公顷和 33.3万公顷。

生长环境

温度

甜玉米喜温暖,畏霜冻。生育过程分发芽期、幼苗期、拔节期和开花结穗期。发芽温度范围12~38°C,最适温21~27°C,生长适温21~30°C,低于16°C或高于35°C仍能生长。10°C以上的积温达到2000~2500°C的地区,都可栽种。幼苗在短时-2~-3°C的低温下会受冻害,但可恢复生长,-4°C则会冻死。昼夜平均温度10~12°C,就会使生长发育延缓。根系生长平均温度17~24°C,低10°C根系停止生长。开花和籽粒发育1要求温度25~27°C。

光照

甜玉米是短日照作物,8~12小时的日照可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期;日照缩短,植株易矮化。甜玉米要求光照充足,否则,植株徒长,造成结果不良。

水分

玉蜀黍属的耐旱、耐涝能力较强,但适应性较普通玉米弱,对水分的要求较严格。由于植株高大,耗水量大,特别是在开花期、子粒灌浆期和成熟期,水分不足,则对抽穗、吐丝和授粉不利,还会影响子粒的发育,造成种皮变厚,品质下降。所以要求土壤湿润,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80%。

土壤

甜玉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土壤的酸碱度范围是pH值5~8,甜玉米是深根性作物,最适宜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疏松土壤中栽培。

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甜玉米繁殖主要采用播种方式,包括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直播时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覆膜后打孔播种,二是播种后覆膜。当幼苗出土时需及时破膜引苗出膜。播种深度以2~3厘米为宜,覆土厚度和镇压强度需一致,易被鼠害地区可撒杀鼠诱剂。育苗移栽则多用穴盘或营养钵育苗,2叶1心时定植。

选种时,应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适应性强、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并根据当地气候、海拔、生态条件及市场需求,科学选择本地种植的品种。播种前需剔除坏种、秕粒和杂质,晒种2~3次(避免暴晒),并用稀土稀释液浸种或拌种,以提高发芽率和生产力。

甜玉米最佳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最晚不超过7月。地膜覆盖可提前10~15天播种,薄膜育苗移栽可提前20天。播种时土壤需保持湿润,每穴播种2粒,深度35厘米,覆细土以确保全苗。

整地

整地是甜玉米栽培的重要环节,包括前茬处理、翻地、深耕、松土和施底肥等作业。具体操作为:前茬作物收获后,用旋耕机深翻2次,深度达20厘米,使土壤疏松;开沟作畦,畦面宽80~90厘米,沟宽25~30厘米,沟深30厘米,畦面土块需细碎,达到上虚下实,确保深耕细耙、土细沟直。同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将肥料翻入18厘米左右深的耕层中,一般每亩需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尿素10千克、氯化钾10千克,以及适量微量元素肥料。

定植

采用育苗的甜玉米一般在播种后7天(2叶1心时)定植。定植前需对大小苗分类,按大小分片种植,种植深度适中,合理安排密度。直播或育苗的甜玉米行距为40~60厘米,株距为30~35厘米,每亩种植约3500株,可提高单位面积鲜穗产量和单株商品穗质量。甜玉蜀黍属需隔离种植,与其他类型玉米空间隔离400米以上,或采用时间隔离,播种期间隔20~25天,避免花粉混杂。

田间管理

查苗补缺

甜玉米出苗后需及时查苗补缺。长至3片叶时进行间苗,去除弱苗和病苗,保留健壮苗;长至5-6片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间苗后每亩可追施尿素6~8千克,并结合中耕除草,改善幼苗生长环境。

除分蘖去多穗

甜玉米苗期易分蘖,需及时去除分蘖,以免其与主茎穗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主茎生长和商品品质。此外,甜玉米易产生多穗,应去除多余小穗,仅保留最大穗,以确保果穗的高品质和高合格率。

及时追肥

在施足基肥基础上,甜玉米生长期需追肥2次。第1次在7片叶时中耕追肥,每亩施尿素5~10千克;第2次在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追肥时需结合浇水,并适当增加钾肥用量,以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和改善品质。

科学用水

甜玉米需水量大但不耐涝。出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渍水或受浸。其需水关键期为抽雄前后和灌浆期,尤其是抽雄前后10天内,需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必要时灌深水2次以满足穗期需求。暴雨后需及时排水。

中耕除草

甜玉米发苗较慢,易受禾本科杂草危害,需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应遵循“一深一浅”原则:6~8片叶时深中耕10厘米左右,拔节后浅中耕3厘米左右,同时将沟底泥土培于植株两旁,可提高抗倒能力,保湿保肥,利于排灌。

病虫防治

甜玉米栽培中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优先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农药,尽量减少化学防治方法。重点防治玉米螟蚜虫、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等病虫害。农业防除草害可采用合理轮作、人工除草等方式,主要防治马齿苋、野草菜、马唐光头稗、牛筋草、鸭跖草禾本科杂草

采收

甜玉米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18天左右,或果穗吐丝变蔫后20~25天。此时手掐籽粒流出浓稠果浆,果穗含糖量最高,果皮最薄,风味最佳。采收后应在通风、干燥、卫生的条件下储藏,不宜长期贮存,建议尽快上市或进入加工阶段。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甜玉米是一种营养丰富、天然健康的食品,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纤维,其含糖量可达16%,是喜米和小麦的5~10倍。甜玉米具有以下功效:能产生饱腹感,帮助减肥瘦身;刺激胃肠蠕动,加速致癌物质和毒素排出体外,起到防癌抗癌作用;含有叶黄素玉米黄质,可明目、缓解黄斑变性;所含维生素B能缓解紧张情绪;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甜玉米皮薄、汁多、质脆、味甜,可生食或熟食,也可加工成多种产品,如速冻、脱水、罐头和初级加工产品,还可用于制作八宝粥、汤料、冰淇淋素三鲜饺子等食品,或作为调料包、汤料包的原料。

经济价值

甜玉米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可加工为多种食品,用于人类餐食和饲料生产。截至2024年,中国的甜玉米市场效益显著,鲜棒早期售价3~4元/千克,价格稳定。随着玉蜀黍属结构调整及水果玉米需求增长,甜玉米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相关文化

植物崇拜

甜玉米是美洲美洲原住民的主要栽培作物和食物来源,被奉为神物和太阳之子。在印第安人的宗教文化中,玉米不仅是食物,更是神圣的象征。古印第安人将玉米磨坊置于村镇中心,赋予其权力的象征意义,融入祖先的精神生活。

美食文化

武汉汉南甜玉米节以“农民的节日”为主题,旨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掰玉米、运玉米比赛,吃玉米大赛,唱玉米歌和跳玉米舞等。农民还可通过玉米棒投票选出“玉米形象大使”。此外,民间艺人现场展示玉米衣编织和玉米叶画制作等技艺,兼具趣味性和创意性,既展现了农民风采,又让城乡群众共享丰收的喜悦和甜蜜。

相关研究

果冻加工

医学研究认为,甜玉米富含有效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肠道功能、稳定血糖、清除自由基等功效,对预防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及延缓衰老有积极作用,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在此基础上,相关研究利用甜玉米汁和粒结合复合凝胶剂,开发出新型果冻,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还提升了果冻的档次和保健食疗价值。

发酵酒

相关研究以甜玉米为原料,针对发酵酒液化工艺展开研究。发酵酒原料来源广泛,其特点为乙醇含量低、营养丰富且工艺简单。液化作为发酵酒制备的关键环节,是在淀粉糊化后升温,使淀粉部分水解,破坏其胶体状态,形成低黏度的流动性醪液。该研究旨在优化甜玉米发酵酒的液化工艺,为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事件

截至2025年3月,广西横州市推广“营养杯育苗+免耕定向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实现甜玉米“一年三造”高效种植模式,良种覆盖率超98%。横州市通过政策、技术、品牌“三管齐下”,推动甜玉米产业迈向标准化、规模化。该市加强科研院校沟通,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专家组的带领下,引进488个新品种,并成功推广10个。在品牌建设方面,2023年“横县甜玉米”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动产品附加值进一步跃升。2024年,该市培育“玉乡甜”“邕玉”等7个深加工品牌,开发速冻玉米粒、即食玉米等产品,并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络销售额突破375万元。另外,横州市水果玉米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5余万亩,年产鲜苞27.8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超8亿元,稳居中国县域前列。

参考资料

彩色玉米是转基因?糖尿病人不能吃甜玉米?鲜食玉米的真相一次说清!.微信公众号.2025-03-13

广西横州甜玉米种植正酣.中国新闻网.202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