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丛枝病是一种森林危害疾病,症状是腋芽和不定芽大量丛生等,病原市植原体称类菌原体,传播途径是茶翅蝽。
简介
泡桐 学名 Pau10wnia fortunei (Seem.)Hemsl.属玄参科木本落叶乔木。华北、华东、陕西省等均有栽培。其花、果、叶及木屑提取物均可制药。具镇咳、解毒、消肿、止痛、化痰之功效。
症状
腋芽和不定芽大量丛生,节间变短,叶片黄化变小,产生明脉,冬季小枝不脱落呈国家体育场状,严重的病株当年枯死,轻的几年后也会死掉。每年7—8月份发病重。
病原
植原体称类菌原体。在病树叶脉筛管中见到类菌原体质粒,大小100—670nm,形多样。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比细菌小比病毒大,具有多型性,有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200-300nm,没有细胞壁。
传播途径
主要靠茶翅传毒。
防治方法
(1)春季对病枝进行环状剥皮,能防止病原体向其他部位转移、扩散,达到防治
效果。(2)发病初期喷洒四环素族抗菌素4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