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柱唐松草(学名:Thalictrum uncatum Maxim.),是唐松草属的一种草本植物,植株全部无毛。茎高45-90厘米,上部分枝,为四至五回三出复叶;小叶薄,草质,顶生小叶楔状倒卵形或宽菱形。花序狭长,似总状花序,萼片4,淡紫色,椭圆形,雄蕊约10,花药长圆形,心皮6-12,瘦果扁平,半月形。5-7月开花。生海拔2700-3200米间山地草坡或灌丛边。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省、四川省、青海省和甘肃省。
形态特征
草本植物,植株全部无毛。茎高45-90厘米,上部分枝,有细纵槽。茎下部叶有长柄,为四至五回三出复叶;叶片长达15厘米;小叶薄,草质,顶生小叶楔状倒卵形或宽菱形,长0.9-1.3厘米,宽5-7(-10)毫米,顶端钝,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三浅裂,两面脉平,脉网不明显;叶柄长约7厘米,基部有鞘。
花序狭长,似总状花序,生茎和分枝顶端;花梗细,长2-4毫米,结果时稍增长;萼片4,淡紫色,椭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2毫米,钝;雄蕊约10,长约7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8-2.2毫米,有短尖,花丝上部狭线形,下部丝形;心皮6-12,花柱与子房等近长,顶端稍弯曲,腹面生柱头组织。
瘦果扁平,半月形,长4-5毫米,中部宽1.5-2毫米,有8条纵肋,心皮柄长1-2毫米,宿存花柱长约2毫米,顶端拳卷。5-7月开花。
生长环境
钩柱唐松草生长于海拔2700-3200米间山地草坡或灌丛边。
分布范围
钩柱唐松草分布于中国西藏东部(米林县以东)、云南省西北部(香格里拉市以北)、四川省西部、青海省东部、甘肃省南部。模式标本采自甘肃舟曲。
主要价值
【藏药】加久切哇:根及根状茎治弩箭射伤《藏本草》。根及根茎治驽箭毒《滇省志》。
近种区别
钩柱唐松草和狭序唐松草(T. 滨藜属)的复单歧聚伞花序狭长,外形似总状花序,由这个特征可以与叉枝唐松草组的其他种相区分。狭序唐松草的瘦果卵球形,稍扁,有极短的心皮柄,可与此种区别。上述二种的小叶与小喙唐松草相似也是草质的,脉平,脉网不明显,而叉枝唐松草组的其他种的小叶质地常较厚,脉多少隆起,形成明显的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