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铗蠓
台湾(学名:Forcipomyia taiwana),俗称小黑蚊,是一种蠓科蠓属的吸血昆虫。体型很小人时不易发觉,等痛痒后已不知去向,被叮后会红肿,极其扰人。成虫出现于4-10月,常见于阴暗的树林或林缘环境。
形态特征
体长1.3-1.5mm,头部黑色,前胸背黑褐色具短毛,腹部黑褐色,翅膀褐色,翅面及翅缘具短毛,触角褐色,雌虫触角有稀疏短毛,第2-9节念珠状,末端5节明显延长;雄虫触角镶毛状,仅末端4节明显延长。 雄虫体型较瘦长,腹末端具一对基节粗大的把握器。
生活习性
雌虫产卵于潮湿隐蔽土地上,相当微小,肉眼难以发现,美国白灯蛾陆生,喜生活于树林、墙缝或水沟旁较隐蔽的地方,以蓝绿藻类为食。雄虫吸食露水或花蜜,而雌虫因产卵需要营养而吸血。受害者在被吸血时不会有感觉,但之后被吸血部位会开始红肿且奇痒无比,甚至要持续几天才会消除。
分布范围
台湾铗蠓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东部、中、南部。
亚种分化
台湾铗蠓亚属台湾有24种,其中只有台湾铗蠓及三地铗蠓会吸食人血。
危害防治
台湾铗蠓的繁殖与生受到人们改变栽培作物,大量种植槟榔树,再加上原有的竹林的影响,使环境更适于其繁殖与孳生而得以大量蔓延。为了解决问题,环保署每年编列经费补助各地环保单位和学术单位进行防治和研究,宣导以「环境整顿为主,喷洒药剂为辅」之防治策略。然而,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泛,难以全面防治,因此需要从个人着手,外出时减少身体裸露部位,同时注意清除孳生环境如隐蔽湿润的土壤、青苔和水沟污泥,推动社区全面一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