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当代最权威的艺术史丛书——“牛津艺术史”系列中文版最新品种。中国美术史国际权威学者柯律格经典著作,以最前沿的学术观念盘整中国艺术史脉络。

内容简介

国内外一流美术院校学者:杰西卡·罗森牛津大学副校长,墨顿学院院长)、朱莉亚·穆雷(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曹意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等人郑重推荐。

中国的艺术历史悠久且门类众多,但如此丰厚的传统以往并未获

得西方学者足够的理解,比如他们多聚焦于欧洲文化所看重的绘画和雕塑,而忽视了像书法这类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这一情形近来才有所改观,柯律格的《中国艺术》正是该领域突破性的成果。

作者指出,任何关于“中国艺术”的定义都存在诸多的异常现象和内在矛盾。因此,他反对从既定的概念出发,他要追问的是:古代中国的“艺术”究为何物?它们是在何时,又是怎样成为“艺术”的?《中国艺术》关注的作品有的在创作的当时就已被视为艺术品,而另一些作品的艺术身份则是后来的时代所强加的。有别于一般艺术通史以时间为序的写法,柯律格将中国艺术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划分为陵墓艺术、宫廷艺术、寺观艺术、精英分子的艺术,以及在市场中买卖的艺术等不同形式,加以多种语境的考察。这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艺术的著作,从独特的视角,重新盘整了中国艺术史的脉络,并生发出诸多新的学术课题。

作者简介

柯律格(Craig Clunas),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史及物质文明史重要学者。曾任职于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远东部,长期负责中国艺术品研究及策展工作。2006年,因在中国文化和艺术史研究领域中的成就和贡献,被提名为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著有《长物志: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地位》《雅债:文徵明的社会性艺术》《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等。

刘颖,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成都大学美术学院,从事美术史教学和中国宗教美术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墓室艺术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前2500—前200年

神圣罗马:公元前221—220年

北方和南方:220—589年

墓室雕塑:400—650年

第二章 宫廷艺术

唐至宋初:618—960年

北宋宫廷艺术:960—1127年

南宋宫廷艺术:1127—1279年

元代宫廷艺术:1279—1368年

明代宫廷艺术:1368—1644年

清代宫廷艺术:1644—1735年

乾隆时期:1736—1795年

晚清宫廷艺术:1796—1911年

第三章 寺观艺术

早期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约450—约580年

隋(581—618)唐(618—906)的宗教艺术

北宋宗教艺术:960—1127年

南宋宗教艺术:1127—1279年

南宋僧人与文人

元代佛教艺术:1279—1368年

14—15世纪的宗教绘画

明代宗教艺术:1368—1644 年

清代宗教艺术:1644—1911年

第四章 文人生活中的艺术

文人艺术——书法

北宋的艺术与理论

南宋(1127—1279)和元(1279—1368)

明:1368—1644 年

董其昌的艺术和理论:1555—1636 年

17世纪和明清转型

清:1644—1911 年

19世纪

第五章 艺术市场

宋元时期:960—1368 年

明(1368—1644):绘画

明(1368—1644):印刷

明(1368—1644):纺织品和手工艺品

晚明绘画中的业余与职业问题

清:1644—1911年

版画与透视图

19世纪的上海市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艺术

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中国艺术

参考资料